沈 飞 (Eden)

专注品牌营销与心理学研究,期待与大家交流心得、分享实战经验,愿每位来访者都有所收获!

健康管理师考试大纲整理(最全)缩略图

健康管理师考试大纲整理(最全)

健康管理师考试大纲整理(最全)插图

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整理)

第一章  健康管理概论

1.健康管理的概念和特点(掌握)

健康管理就是在控制健康风险这个需求的基础上对健康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也就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管理服务 4个特点:标准化、量化、个体化、系统化。

 

3.健康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掌握)

①完善健康和福利 ②减少健康危险因素 ③预防疾病高危人群患病 ④易化疾病早期诊断 ⑤增加临床效用效率 ⑥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病 ⑦消除和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 ⑧对疾病结局做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4.健康管理的科学基础(熟悉)

健康管理的科学性建立在慢性病的两个特点上。首先,健康和疾病的动态平衡关系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预防医学的干预策略是健康管理的重要科学基础之一。其次,在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中,大部分是可以干预的,这为健康风险的控制提供了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基础。

 

5.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掌握)

第一步:了解和掌握你的健康,开展健康状况检测和信息收集。(调查问卷+体检)

①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等;②目前健康状况、疾病既往史、家族史;③生活方式:膳食、体力活动和运动、吸烟、饮酒、睡眠、休息;④体格检查和血、尿实验室检查(血脂、血糖等);⑤健康知识、信念;定性调查;心理状况等

第二步:关心和评价你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评价。对目前的生活习惯行为、生理(体检)指标及未来患病/死亡危险性进行定性或量化评估。

第三步:改善和促进你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进行健康干预。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以多种形式来帮助个人采取行动、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主要内容有:膳食指导、运动干预、心理疏导、戒烟限酒。

 

6.健康管理的服务流程(掌握)

①健康体检 ②健康评估 ③个人健康管理咨询 ④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 ⑤专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

 

8.健康管理基本策略的种类(掌握)

①生活方式管理 ②需求管理 ③疾病管理 ④灾难性病伤管理 ⑤残疾管理 ⑥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

 

9.生活方式管理的概念(掌握)

生活方式管理是指以个人或自我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活动。该定义强调个人选择行为方式的重要性。

 

10.生活方式管理的特点(熟悉)

①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②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预防是生活方式管理的核心。③通常与其他健康管理策略联合进行。

 

12.需求管理的概念(熟悉)

需求管理包括自我保健服务和人群就诊分流服务。需求管理实质上是通过帮助健康消费者维护自身健康和寻求恰当的卫生服务,控制卫生成本,促进卫生服务的合理利用。需求管理的目标是减少昂贵的、临床并非必要的医疗服务,同时改善人群的健康状况。

 

13.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了解)

①患病率 ②感知到的需要 ③患者偏好 ④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

14.需求预测的主要方法(了解)  P12

①以问卷为基础的健康评估 ②以医疗卫生花费为基础的评估

 

15.疾病管理的概念(掌握)

疾病管理是一个协调医疗保健干预和患者沟通的系统,它强调患者自我保健的重要性。

 

16.疾病管理的主要特点(掌握)

①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 ②关注个体或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 ③医疗卫生服务及干预措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

 

19残疾管理的目的(了解)

减少工作地点发生残疾事故的频率和费用代价

 

22.综合的群体健康管理的要点(熟悉)

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通过协调不同的健康管理策略来对个体提供更为全面的健康和福利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系统性收集健康状况、健康风险、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的信息,以及评估这些信息和临床及经济结局的关联以确定健康、伤残、疾病、并发症、返回工作岗位或恢复正常功能的可能性。人群健康管理方法包括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23.中国迫切需要健康管理的主要表现(熟悉)

①人口老龄化起步晚,速度快,数量大。②慢性疾病患病率迅速上升,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日益严重。③慢性病的疾病负担。④健康保障模式的改变。

 

24.健康管理对于推进医改工作的意义(熟悉)

我国的健康管理主要的任务是,在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和“健康中国2020战略”总体框架下,静静围绕我国政府建设高水平小康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创立现代健康管理创新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与技术手段,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在实现大幅度提高国民健康素质与健康人口构成比例,提高国民平均期望寿命和健康寿命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健康管理相关产业成为国家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民生工程核心的支柱产业之一。使健康管理成为引领和推动中国科技与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最终实现健康管理与健康服务大国。

 

26.健康管理的相关学术机构(了解)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杭州师范大学健康管理学院

 

28.健康与生产力管理的概念、基本原理及测量方法(熟悉)

概念:健康与生产力管理的宗旨是探索如何有效建立企业人群健康管理路径,推动企业生产力,最终达到提升城市乃至于国家竞争力的目的。

基本原理:开展健康与生产力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系统性收集工作场所人群健康状况、健康风险、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的健康相关信息,以及评估这些信息和临床及经济结局的关联以确定健康、伤残、疾病、并发症、返回工作岗位或恢复正常功能的可能性。

测量方法:健康指标的检测;工作限制问卷(WLQ)。

 

第二章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

4.循证医学的概念及核心内容(掌握)

循证医学通常的定义是:应用最多的有关信息(最佳的证据),通过谨慎、明确和明智的确认和评估,做出医学决策的实践活动。

核心内容:医生对患者建议或实施任何诊断、治疗或预防保健措施,都要尽可能基于可靠的证据、证明这种措施确实对患者有益,并且尽可能有较好的成本-效益比。

 

5.问诊和病史采集的主要内容(掌握)

①患者一般情况 ②主诉 ③现病史 ④既往史 ⑤个人史和家族史 ⑥(女性)月经和生育史

 

6.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掌握)

①视诊 ②触诊 ③叩诊 ④听诊 (俗称:望触叩听)

 

7.临床实验室检查的主要内容(掌握)

①血液检验 ②体液与排泄物检验 ③生化学检验 ④免疫学检验 ⑤病原学检验

 

10.疾病的X线图像改变(掌握)

疾病X线图像改变:①大小改变 ②位置改变 ③形态改变 ④轮廓改变 ⑤密度改变 ⑥功能改变

 

11.CT检查的优缺点(掌握)

优点:CT图像为人体组织断面像,其密度分辨率明显优于X像检查图像,能良好地显示人体内各部位的器官结果,除发现形态改变外,还能检查组织的密度变化,扩大了影像学的检查范围。

缺点:CT检查是有射线的检查方法,较难发现器官组织结构的功能变化,个别部位如颅底部骨伪影可影响后颅凹脑组织检查;因成像野的限制,不宜检查四肢小关节,难以显示空腔器官的黏膜变化;做强化扫描时有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存在。

 

16.超声检查的主要用途(掌握)

①检测实质性脏器的大小、形态及物理特性。

②检测某些囊性器官的形态、走向及功能形态。

③检测心脏、大血管和外周血管的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状态。

④检测脏器内各种占位性病变的物理特性部分还可鉴别良、恶性。

⑤检测积液的存在与否,以及对积液量的多少作出估计。

⑥产科可确定妊娠,判断胎位、胎儿数量;确定胎龄,评价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发现胎儿畸形;评定胎儿生理功能等。

⑦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做针吸细胞学或组织活检,或进行某些引流及药物注入治疗。

 

18.磁共振成像(MRI)图像的优缺点(掌握)

优点:MRI图像无射线损害;通过梯度场和射频场的更换科完成矢状、冠状、横切、斜切等多轴成像;图像不受人体正常组织的干扰,不像CT有骨骼等干扰伪影;MRI强化扫描使用钆造影剂,无不良反应。

缺点:MRI成像检查时间较长,快速成像方法在5分钟以下;因患者置于磁体内有恐惧感,现已改为宽入口短磁体;因成像线圈和成像野的限制,小关节小部位的成像开展不普及;机器昂贵,运行成本高,检查费用高。

 

19.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掌握)

心电图主要应用于心脏疾病的诊断,还广泛应用于各种危重患者的抢救、手术麻醉、药物作用和电解质紊乱的监测、航天、登山运动员的心电监测等。

①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脏传导障碍。②心肌梗塞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和演变是诊断的可靠依据。③对房室肥大心肌受损和心肌缺血的诊断有帮助。

 

21.内镜检查的临床应用(掌握)

借助内镜科直接观察到脏器内腔病变,确定其部位、范围,并可进行照相、活检及进行某些治疗,内镜应用最广者是消化道和支气管的检查。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范围:食管、胃、十二指肠

下消化道内镜检查范围:结肠、小肠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范围:气管、支气管

 

22.药品的概念(掌握)

我国管理部门对药品的定义为: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针对药品等。

 

26.合理使用抗生素应遵循的原则(掌握)

合理使用抗生素包括合理选药和合理用药两方面。

合理选药:首先分析可能的致病菌并据此来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病情加重时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可能感染的菌群来选用抗菌谱广的药物。

合理用药: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29.介入治疗的概念(掌握)

介入治疗是指在医学影像或内镜的导向下,利用经皮穿刺和导管技术,通过药物、物理、化学等手段直接消除或减轻局部病变,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具有微创、可重复性强、定位准确等特点。

 

31.放射治疗的原理及副作用(掌握)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性如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X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X线、电子束、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等治疗疾病。

放射治疗的副作用包括:①血液系统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降低;②胃肠系统表现为食欲缺乏、厌食、恶心、呕吐等;③神经系统症状为乏力、嗜睡或失眠等。

 

32.物理疗法的临床应用(掌握)

物理治疗广泛用于:①各种炎症尤其是慢性炎症的恢复治疗;②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的恢复治疗;③各种原因导致的肌肉损伤的治疗;④术后并发症的治疗;⑤有一些疗法如超声波扩大了原有的作用,成为外科手术工具。

 

第三章  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4.三级预防策略的概念(掌握)

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针对疾病发生、发展或恶化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病因预防、“三早”预防和临床预防等三种预防措施,由于三种预防措施是连续的梯次性预防措施,因而称之为三级预防策略。

 

5.第一级预防的内容(掌握)

又称病因预防,即消除有害因素、控制致病条件。

包括两方面:一是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二是针对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即针对公众健康所采取的社会和环境措施。

 

6.第二级预防的内容(掌握)

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的“三早”。对于传染病,除了“三早”,尚需早报告及早隔离,即“五早”。

 

7.第三级预防的内容(掌握)

又称临床预防,即预防恶化、促进康复。

对已患某些疾病的人,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于已丧失劳动力或伤残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和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9.临床预防服务的概念(掌握)

临床预防服务指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病伤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然后实施个体的干预措施来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

 

10.临床预防服务的主要内容(掌握)

①健康咨询 ②健康筛检 ③化学预防 ④免疫接种

 

11.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主要内容(掌握)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指在临床工作中从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过程中收集有关个体的危险因素信息,为下一步对危险因素的个体化干预提供依据。

 

12.健康维护计划的主要内容?(掌握)

健康维护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根据危险因素的评估以及患者的性别、年龄的信息,确定干预的措施,包括健康咨询、健康筛检、免疫接种和化学预防。

 

13.社区的概念(掌握)

社区是指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关联的大集体。其成员有着共同的兴趣,彼此认识且互相来往,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形成特有的价值体系和社会福利事业。

 

14.社区公共卫生的概念(掌握)

社区公共卫生是人群健康的策略和原则在社区水平上的具体应用,即根据社区全体居民的健康和疾病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保护、健康促进以及疾病预防的项目,促进社区人群健康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群健康的均等化。

 

16.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要点(掌握)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1年版)》包括:①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②健康教育③预防接种 ④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 ⑤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 ⑥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⑦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 ⑧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 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 ⑩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11)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2013年增加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第四章  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2.慢性病致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掌握)

慢性病危险因素大致分为三类:环境危险因素、行为危险因素和宿主危险因素。

①吸烟 ②饮酒 ③不合理膳食 ④肥胖与超重 ⑤缺乏体力活动 ⑥病原体感染 ⑦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 ⑧遗传和基因因素

 

5.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掌握)

恶性肿瘤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但大体可分为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及后天环境因素。少数癌症的发生主要和遗传及先天性因素有关,但大多数癌症,主要和后天环境及个人生活方式因素有关.我国癌症主要危险因素分别是:①吸烟 ②乙型肝炎病毒及其他病毒感染 ③膳食营养因素 ④职业危害 ⑤其他环境因素。

 

7.高血压的概念(掌握)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性疾病。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8.血压测量的主要方式(掌握)

血压测量有三种方式:诊室血压、自测血压、动态血压。

 

9.诊室血压的测量方法(掌握)

①选择符合标准的水银柱式血压计或符合国际标准及中国高血压联盟认证的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②袖带大小适合患者上臂臂围,至少覆盖上臂臂围的2/3。③被测量者测量前1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进食、喝含咖啡的饮料、吸烟、服用影响血压的药物;精神放松、排空膀胱;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④被测量者应坐于有靠背的坐椅上,裸露右上臂,上臂及血压计与心脏处同一水平。⑤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上臂,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听诊器胸件置于肘窝肱动脉搏动明显处,放在袖带外面。⑥在放气过程中仔细听柯氏音,收缩压读数取柯氏音第Ⅰ音,舒张压读数取柯氏音第Ⅴ音(消失音)。⑦确定血压读数:所有读数以水银柱凸面的顶端为准,读数取偶数,电子血压计以显示血压数据为准。⑧间隔1~2分钟重复测量,取两次读数平均值记录。如收缩压或舒张压的两次读数相差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以三次读数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10.自测血压的基本方法(掌握)

①对新诊断高血压者,建议家庭自测血压连续7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测量3遍;去掉第一天血压值,计算后6天血压值,根据后6天血压平均值,为治疗决定提供参考。②血压稳定后,建议每周固定一天自测血压,于早上起床后1小时,服降压药前测量坐位血压。③血压不稳定或未达标者,建议增加自测频率。推荐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

 

11.动态血压的概念及参考标准(掌握)

动态血压是指患者佩戴动态血压检测仪记录的24小时血压。动态血压的正常值国内参考标准为:24小时平均值<130/80mmHg,白昼平均值<135/85mmHg,夜间平均值<125/75mmHg。

 

12.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掌握)

高血压危险因素较多,比较明确的是:超重/肥胖或腹型肥胖、高盐饮食、长期过量饮酒、长期精神过度紧张。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①高钠、低钾膳食 ②体重超重或肥胖 ③饮酒 ④其它危险因素,如遗传等。

 

13.糖尿病的概念(掌握)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坏、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14.糖尿病的分型(掌握)

糖尿病可分为1型、2型、其它特殊类型及妊娠糖尿病4种。

 

15.糖尿病的常用诊断标准(掌握)

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即血糖升高达到下列三条标准中的任意一项时,就可诊断患有糖尿病。

①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糖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

②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或;

③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实验中,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17.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掌握)

①遗传因素 ②肥胖或超重 ③体力活动不足 ④膳食因素 ⑤早期营养 ⑥糖耐量损害 ⑦胰岛素抵抗(IR)⑧高血压及其他易患因素

 

18.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概念(掌握)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阻塞,或在此基础上合并痉挛,以及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

 

19.冠性病的分型(掌握)

冠心病分5型: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2)心绞痛;3)心肌梗死;4)缺血性心肌病;5)猝死。

新的分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慢性冠脉病。

 

20.冠心病的临床表现(掌握)

①心绞痛的特点有:常由于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或心动过速而诱发,也可发于夜间;典型疼痛部位为胸骨体上中段的后方,也可在心前区,常放射至左肩、内侧臂至小指及无名指,或至颈部、咽部、下颌骨,少数可放射至其他不典型部位或放射部位疼痛更显著。心前区疼痛范围如手掌大小,界限不清;疼痛性质压迫、紧缩或发闷,有时有窒息和濒死感,疼痛可轻可重,重者伴焦虑、冷汗;疼痛出现后,常逐渐加重,1-5分钟可自行缓解,偶可长达15分钟,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②急性心肌梗死突出症状为胸痛,疼痛较心绞痛更剧烈,呈压榨性或绞窄性,难以忍受,患者有濒死感,烦躁不安;部位及放射部位与心绞痛相同,持续时间久,半小时至几小时或更长,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需要使用麻醉性镇痛剂。

 

21.冠心病的主要诊断方法(掌握)

出现典型的心绞痛或发生心肌梗死,临床上可基本明确冠心病的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和血清酶学的升高。

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金标准,仍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今年来,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日益成为冠状动脉检查的重要手段。

 

22.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掌握)

①高血压 ②血脂异常和高胆固醇血症 ③超重和肥胖 ④糖尿病 ⑤生活方式 ⑥多种危险因素的联合作用 ⑦其它,如家属史等。

 

23.脑卒中的概念(掌握)

脑卒中是指一组发病急骤的血管病,又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俗称中风。脑卒中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和脑梗死。

 

24.脑卒中的临床表现(掌握)

①脑梗死: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②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活动时急性起病,多在情绪激动或活动时急性起病,常伴头痛、呕吐,可伴血压增高、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

③蛛网膜下腔出血:突发剧烈头痛、持续不能缓解或进行性加重;多伴恶心、呕吐;可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及烦躁、谵妄等精神症状,少数出现癫痫发作;其突出体征是脑膜刺激征明显。

 

25.脑卒中的主要诊断方法(掌握)

头颅CT扫描和标准头颅磁共振(MRI)是主要诊断方法

①脑梗死:头颅CT和标准头颅磁共振在24小时内常不能显示病灶,但可排除脑出血,24小时后逐渐显示低密度病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以早期显示缺血组织的大小、部位。

②脑出血:头颅CT是诊断脑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准确、清楚的显示脑出血部位、出血量。

③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颅CT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方法。

 

27.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掌握)

①高血压 ②心脏病 ③糖尿病 ④血脂异常 ⑤吸烟 ⑥饮酒 ⑦颈动脉狭窄 ⑧肥胖 ⑨其它

 

2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念(掌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2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掌握)

主要症状:①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 ②咳痰 ③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标志性症状 ④喘息和胸闷 ⑤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

体征:早期不明显,随疾病进展,可出现桶状胸、呼吸变浅、频率增快,肺叩诊呈过度清音,两肺呼吸音减低,肺部干、湿啰音;低氧血症者可出现黏膜及皮肤发绀,伴右心衰竭者可见下肢水肿、肝大。

 

3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掌握)

①个体易感因素 ②环境因素: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

 

第五章  基本卫生保健

1.基本卫生保健的概念(掌握)

指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起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卫生保健服务。

 

2.基本卫生保健的原则(熟悉)

①合理布局:即使人人接受卫生服务的机会均等。

②社区参与:即社区主动参与有关本地区卫生保健的决策。

③预防为主:卫生保健的重点应是预防和促进健康,要以寻找和消除各种致病因素为核心。

④适宜技术:卫生系统中使用的方法和物资应是能被接受的和适用的。

⑤综合利用:卫生服务仅仅是所有保健工作的一部分,应与营养、教育、饮用水供给、住房同属于人类生活中最基本和最低的需要。

 

3.基本卫生保健的内容(掌握)

根据《阿拉木图宣言》基本卫生保健工作可分为四个方面、八项内容。

⑴四个方面:

①健康促进 ②预防保健 ③合理治疗 ④社区康复

⑵八项内容:①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②改善食品供应和合理营养。③供应足够的安全卫生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④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⑤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⑥预防和控制地方病。⑦常见病与外伤的合理治疗。⑧提供基本药物。

 

4.基本卫生保健的特点(了解)

社会性、群众性、艰巨性、长期性

 

5.基本卫生保健的意义(了解)

①充分享有健康权 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③提高人人健康水平 ④提高精神文明水平

 

6.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针(了解)

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7.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概念(熟悉)

在1977年第三十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决议中指出:“到2000年,使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达到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两方面富有成效的那样一种健康水平。”通俗的说法是“2000年人人健康”(health for all by the year 2000,HFA)。

 

8.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产生背景(了解)

新医学模式的形成、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基本卫生保健的成本效益、政府的责任、人人健康是一种权利。

 

9.中国基本卫生保健研究的主要进展(了解)

1997年国务院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2006年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2008年《健康中国2020》、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11第一轮卫生改革、2013年第二轮卫生改革。

 

10.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具体目标(熟悉)

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到2000年全球应达到的具体目标:

①全世界各国人民都能方便地享有基本卫生保健和第一级转诊设施的服务。②人人都积极参加自已及其家庭的保健工作,参加社区的卫生活动。③各地都有基层的卫生保健组织,都能在其政府指导下承担起服务范围内所有居民卫生保健的责任。④各国政府都要对其人民的健康负起责任。⑤人人都享有安全的饮水和环境卫生设备。⑥人人都能得到足够的营养。⑦所有的儿童都接受了预防主要传染病的免疫接种。⑧发展中国家的传染病发病率到2000年不超过发达国家1980年的水平。⑨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控制和改善自然、社会和心理环境,以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促进精神卫生。⑩人人都能得到基本的药物供应。

 

11.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衡量指标(熟悉)

⑴卫生政策指标:①人人健康的政治义务②资源分配③卫生资源分配的公平程度④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社区参与⑤组织体制和管理程序。

⑵与卫生有关的社会及经济指标:①人口增长率②国民生产总值③收入分配④工作务件⑤成人识字率⑥住房⑦食物供应。

⑶提供卫生保健的指标:①保健可得性②物质可及性③经济和文化可及性④卫生服务利用情况⑤基本卫生保健普及面⑥转诊制度谱及面⑦卫生人力状况。

⑷健康状况指标:①儿童营养状况及社会心理发展②婴儿死亡率③儿童死亡率④产妇死亡率⑤期望寿命。

 

12.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最低限指标(熟悉)

⑴政府接受 政府认可,作为官方政策并承担义务。

⑵人人参与 建立或加强了人民群众参加实施的工作机构。

⑶经费保证 至少投入5%的国民生产总值。

⑷重在基层 适当比例的经费投资于地方。

⑸公平分配 特别注意农村和边远地区。

⑹国际义务 发达国家卫生经费至少有0.7%转拨给发展中国家。

⑺人人享有 安全用水/计划免疫/医药保证/新法接生。

⑻儿童营养 90%以上新生儿体重2500g以上/ 90%以上儿童体重符合相应年龄组的体重标准。

⑼婴儿死亡率低于50‰。

⑽人均寿命高于60岁。

⑾成人受教育率高于70%。

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500美元。

 

13.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策略(了解)

人权、平等、义务、责任、自力更生、协作、高效

 

15.21世纪的世界卫生目标(了解)

①缩小健康水平差距 ②提供基本卫生保健服务 ③儿童生存与健康教育 ④计划生育 ⑤改善妇女健康与福利 ⑥传染病控制 ⑦预防与康复 ⑧营养状况改善 ⑨健康环境 ⑩促进健康行为

 

16.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总目标(掌握)

①使全体任命增加期望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②在国家间和内部促进卫生水平;③使全体人民获得可持续的卫生系统和服务。

 

18.基本卫生保健的重要意义(熟悉)

①基本卫生保健理论的完善 ②开发领导层 ③基本卫生保健过去重要现在更重要 ④基本卫生保健改革以需求为导向 ⑤朝着全民健康保险的目标迈进 ⑥探索中国特色的“治未病与健康管理”模式

 

19.健康保险全民覆盖的三个指标(了解)

全民健康保险:覆盖的高度、广度、深度。

 

20.中国特色的“治未病与健康管理”模式(了解)

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模式是“循证为依据,为健康管理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检测技术评估,利用云平台,适时监控,构建i-city智能健康城市”。

 

第六章  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基本知识

1.流行病学的概念(掌握)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与健康状况和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和决定因素,用以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学科。

 

3.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掌握)

 

4.比例的概念及计算公式(掌握)

是表示同一事物局部与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分子和分母的单位相同,而且分子包含于分母之中。常用P=a/(a+b)来表示。

 

5.比的概念及计算公式(掌握)

比也称相对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值,说明两者的相对水平,常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相对比=甲指标/乙指标(或×100%)。

6.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掌握)

是表示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来说明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一般用百分率、千分率、万分率或10万分率表示。

率=(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人数)×k

 

7.发病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掌握)

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9.发病率指标的用途(掌握)

发病率是一个重要和常用指标,对于死亡率极低或不致死的疾病尤为重要,反应得该病的风险。常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

 

11.患病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掌握)

是指在特定时间点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和旧病例的人数总共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特定时间点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数)×k

 

12.患病率的影响因素(掌握)

影响患病率的因素很多,但患病率主要受发病率和病程的影响,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病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时,则患病率(P)、发病率(I)和病程(D)三者之间存在下述关系: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13.患病率指标的用途(掌握)

患病率对于病程短的疾病价值不大,而对于病程长的一些慢性病的流行状况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可反映某地区人群对疾病的疾病的疾病负担程度。可依据患病率来合理地计划卫生设施、人力物力及卫生资源的需要,研究疾病流行因素,监测慢性病的控制效果。

 

14.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掌握)

①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点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而不管这些病例的发病时间;发病率的分子为一定时期暴露人群中新发生的病例数;②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是一种静态指标,其本质上是一种比例,不是一种真正的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单位时间内的疾病频率和强度,为动态指标,是一种真正的率。

 

15.死亡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掌握)

是指某人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死亡率=(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k

 

16.病死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掌握)

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病死率=(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确诊的某病病例数)×100%

 

17.生存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掌握)

存活率,指患某种病的人经n年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数的比例。

n年生存率=(随访满n年的某病存活病例数/期初该病病例数)*100%

 

18.相对危险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掌握)

相对危险度(RR)是指暴露组发病率Ie与非暴露组发病率Io之比,它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计算公式: RR = Ie / Io

式中Ie和Io分别代表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率。RR表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RR值越大,表明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与结局关联的强度越大。

 

19.比值比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掌握)

比值比(OR)又称优势比、交叉乘积比。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

 

20.归因危险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掌握)

归因危险度(AR)又叫率差(RD),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它反映发病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计算公式:AR=Ie-Io=Io(RR-1)

意义:表示暴露者中,完全由某种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23.现况调查的概念(掌握)

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有关变量,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目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某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又称横断面研究。

 

25.现况调查的种类(掌握)

现况调查的种类:①普查、②抽样调查(抽样方法众多):非随机抽样、随机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多阶段抽样)

 

26.现况调查的优缺点(掌握)

优点:①采用抽样调查, 研究结果具有推广意义 ②同期对照 ③可同时观察多个指标。

缺点:①因果难定 ②无法获得发病率信息 ③低估患病率水平

 

27.队列研究的概念(掌握)

队列研究是将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n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观察一段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28.队列研究的原理(掌握)

 

30.队列研究的特点(掌握)

①时序上由前向后,在疾病之前开始进行,属于前瞻性研究 ②暴露与是自然存在,不是认为给予,属于观察性对比研究 ③研究对象按暴露与否分组,不是随机分组 ④由因到果开展研究 ⑤追踪两组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获得RR=[a/(a+b)]/[c/(c+d)]

 

32.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掌握)

病例对照研究为选择一组患所研究疾病的患者与一组无此病的对照组,调查其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状况,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33.病例对照研究的原理(掌握)

 

34.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掌握)

①在疾病发生后进行 ②研究对象按照发病与否分组 ③暴露情况通过回顾获得 ④由果及因的推理 ⑤经两组暴露水平比较,分析暴露于疾病关联,获得OR

 

36.实验性研究的概念及基本特点(掌握)

实验性研究是研究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实验的条件,主动给予研究对象某种干预措施。将来自同一总体的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对实验组人群施加某种干预措施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发病(死亡)情况或健康状况有无差别及差别大小,从而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前瞻性、实验性研究方法。

特点:①属于前瞻性研究 ②随机分组 ③ ④有干预措施

 

37.临床试验的概念及目的(掌握)

临床试验的概念是在临床上评价新药、新疗法疗效的一种试验,是临床治疗措施在正式应用之前的最后人体应用试验。它是运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试验对象(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前者某种治疗措施,不给后者这种措施或给予安慰剂,经过一段时间后评价该措施的效果与价值的一种前瞻性研究。

临床试验的目的是观察和论证某个或某些研究因素对研究对象产生的效应或影响。

 

38.社区实验的概念及使用方法(掌握)

也称生活方式干预试验,是以尚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群作为整体进行试验研究,常用于对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进行考核或评价。

使用方法:社区试验时所选择的两个社区,在各个方而应尽量相似,按随机原则选择一个社区作为实验组进行干预,另一个社区作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干预结束后,对两个社区进行随访调查,监测疾病的发病率和可疑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最终两个社区疾病和可疑危险因素暴露水平的差异就是干预的结果。

 

41.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掌握)

①真实性:a.灵敏度 b.特异度 c.假阴性率 d.假阳性率 e.似然比 f.正确诊断指数

②可靠性:a.变异系数 b.符合率 c.诊断试验的一致性分析

③收  益:a.阳性预测值(特异度高,阳性预测值高,有利于判定患者);b.阴性预测值(灵敏度高,阴性预测值高,有利于判断非患者)

 

42.真实性的概念及评价真实性的指标种类(掌握)

又称有效性,是指筛检试验或诊断试验所获得的测量值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

评价真实性的指标: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似然比、正确诊断指数

 

46.筛检试验的概念(掌握)

筛检试验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将可能有病但表面上健康的人,同那些可能无病的人区分开来。

 

47.筛检的主要用途(掌握)

①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②发现高危个体 ③开展流行病学监测 ④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在健康管理中,筛查的目的是早期发现患者,发现高危人群,以便制定干预策略。

 

51.医学统计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掌握)

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数据收集、表达和分析的一门应用科学。

研究对象: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医学数据,其基本的研究方法是通过收集大量资料,通常是人、动物或生物材料的测量值,发现蕴含其中的统计学规律。

 

52.医学统计学的主要内容(掌握)

①统计设计 ②统计描述 ③统计推断

 

53.医学统计资料的类型(掌握)

①计量资料 ②计数资料 ③等级资料

 

54.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掌握)

①研究设计 ②收集资料 ③整理资料 ④分析资料

 

58.总体的概念(掌握)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变量值的集合。

 

59.样本的概念(掌握)

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观察单位,其测了值(或观察值)的集合。

60.参数的概念(掌握)

参数指总体指标,如总体均数、总体率、总体标准差等。

 

61.统计量的概念(掌握)

统计量指样本指标,如样本均数、样本率、样本标准差等。

 

62.误差的概念(掌握)

医学研究中的误差通常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测量误差,以及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差,即抽样误差。

 

67.算数平均数的概念(掌握)

当资料服从对称分布时,统计中常采用算数均数描述其平均水平(或集中趋势)。算数均数简称均数,习惯上用`x表示样本均数。在实际工作中,总体均数u经常是未知的,多数情况下需要计算的是样本均数`x。

 

68.中位数的概念(掌握)

指一组由小到大顺序排列的观测值中位次居中的那个观察值。常用M表示。

 

69.几何均数的概念(掌握)

是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的集中趋势的另一种重要指标。它尤其适用于描述以下两类资料的集中趋势:①等比资料,如医学上血清抗体滴度、人口几何增长资料等;②对数正态分布资料(有些正偏态分布的资料,原始数据经过对数转换后服从正态分布),如正常成人血铅值或某些疾病的潜伏期等。

 

70.方差及标准差的用途(掌握)

①是描述对称分布资料离散趋势的重要指标。方差与标准差的数值越大,说明观测值的变异度越大,即离散程度越大,此时的数据就会越分散,均数的代表性越差。②用于计算变异系数;③用于计算标准误;④结合均值与正态分布的规律估计参考值的范围。

 

72.百分位数的用途(掌握)

常用于描述偏态分布资料在某百分位置上的水平及确定偏态分布资料医学参考值范围。

 

74.统计表的结构(掌握)

包括标题、标目、线条、数字等部分,有些统计表还有备注。

 

76.统计表制表的基本要求(掌握)

①标题:概括说明表的内容,位于表的上方,内容简洁扼要。

②标目:用以指明表内数字含义 ,横标目为主语,表示被研究事物;纵表目为谓语,表示被研究事物的各项统计指标。

③线条:除必须的顶线、底线、标目线以外,应尽量减少其他不必要的线条,不使用竖线、斜线。

④数字: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应准确无误;同一指标的数字的小数位应一致,位次对齐。

 

77.统计图制图的基本要求(掌握)

①根据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图形。

②统计图要有标题,位于图体下方的中央位置。

③绘制有坐标轴的图形,纵、横轴要有标目,标注原点、尺度、单位等,纵横轴的比例以5:7为宜。

④同一张图内比较不同事物时,需用不同颜色或样式的线条区别表示,并附图例说明。

 

78.统计推断的概念(掌握)

是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包括总体参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它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

数值变量的统计推断主要包括总体均数估计、t检验、方差分析以及数值变量资料的秩和检验;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包括总体率的估计以及分类变量的z检验、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

 

79.假设检验的概念及基本原理(掌握)

假设检验亦称显著性检验,是统计推断的核心。通常把需要判断的总体特征叫做“统计假设”,利用样本信息判断假设是否成立的统计方法称为假设检验。

基本原理:假定总体分布类型已知,对其参数进行假设检验称为参数检验,如假定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总体均数进行z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等;若总体分布类型未知,或偏态分布资料,此时对总体分布类型不做任何假设,其假设检验不是对总体参数进行检验,称为非参数假设检验,如秩和检验等。

 

80.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掌握)

①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②选定检验方法,计算检验统计量 ③确定p值,做出统计推断

 

81.假设检验的注意事项(掌握)

①检验方法的正确选择 每种检验方法有其适用的条件,应根据研究目的、设计方案、研究变量的类型、资料的分布、样本大小进行选择。

②结果的解释 正确解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含义。一般情况,假设检验中P≤0.05,称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称为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第七章  健康教育学

1.健康教育的概念(掌握)

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全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2.健康促进的概念(掌握)

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进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环境支持的综合体。

包含了个人和群体的行为改变,以及政府行为(社会环境)改变两个方面。

 

3.健康促进涉及的主要活动领域(掌握)

(1)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2)创造健康支持环境;

(3)增强社区的能力;

(4)发展个人技能;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4.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熟悉)

健康促进是一个综合的调动教育、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广泛力量,改善人群健康的活动过程。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基础和先导。离开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健康促进对健康教育是强有力的支撑,而健康教育如不向健康促进发展,其作用就会受到极大限制。

 

5.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的区别和联系(掌握)

两者都运用了基线资料收集-需求评估-干预实施-效果评价的管理过程,只不过健康教育主要侧重在知识、态度、信念、行为方面, 而健康管理还重视从体格检查的资料获得信息、强调对生活方式和行为的长期、连续的管理。

  健康教育 健康管理
内涵 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教育活动 健康监测、健康维护以及生活方式管理、疾病
侧重点 知识、信念和行为改变,提髙人们的健康素养 健康风险评估、徤康危险因素管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素质
对象 个体和群体,侧重群体 个体和群体,侧重个体
基本步骤 需求评估-计划制订-干预实施-评价 信息收集-风险评估-干预、咨询、指导-效果评估
干预方法 信息传播、行为干预 行为干预、健康和疾病的咨询与指导、生活方 式管理、疾病管理
评价 活动实施、人群参与情况;知识、信念、行为的变化;健康指标的改善 健康相关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指标的改变;健康状况的提高、病情的改善;疾病或死亡风险的改变

 

7.“知信行”模式(KAP) 的概念(掌握)

“知信行”是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简称,健康教育的知-信-行(KABP或KAP)模式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以知识为基础,以信念为动力,以行为为目标)

 

8.健康信念模式(HBM) 的概念(掌握)

理论强调感知在决策中的重要性,影响感知的因素很多,是运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健康信念模式强调,人们在决定是否采纳某健康行为时,首先要对疾病的威胁进行判断,然后对预防疾病的价值、采纳健康行为对改善健康状况的期望和克服行动障碍的能力作出判断,最后才会作出是否采纳健康行为的决定。

 

9.健康信念模式(HBM) 的内容(掌握)

(1) 感知疾病的威胁:①疾病的易感性 ②感知疾病的严重性

(2) 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①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 ②感知健康行为的障碍

(3) 自我效能 强调自信心对产生行为的作用

(4) 提示因素 (5) 社会人口学因素 (一般可以不提4、5二点)

 

10.自我效能的概念(掌握)

指个体对自己组织、执行某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即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控制内、外因素而成功采纳健康行为并取得期望结果的自信心、自我控制能力。

 

11.行为改变的5个阶段(掌握)

①没有打算阶段 ②打算阶段 ③准备阶段 ④行动阶段 ⑤维持阶段

⑥对于成瘾行为,还有第六个阶段,即终止阶段

 

12.传播的概念(熟悉)

通常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符号进行的信息交流与分享,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行为。

 

13.五因素传播模式的要点(熟悉)

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即“一个描述传播行为的简单方法,就是回答下列5个问题:①谁(who)?②说了什么(says what)?③通过什么渠道(through what channel)?④对谁(to whom)?⑤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又称“5w”模式。

①传播者(控制研究)②信息与讯息(内容研究)③媒介渠道(媒介研究)④受传者(受众研究)⑤效果(效果研究)

 

14.人际传播的概念(掌握)

人际传播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沟通的一类交流活动。

人际传播可以分成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三种形式。

 

15.人际传播的特点(掌握)

①直接的人际传播不需要任何非自然的媒介。

②在同一次人际传播活动中,交流的双方可以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

③反馈及时,交流充分

④相对大众传播而言,信息量比较少,覆盖范围比较小,传播速度比较慢。

⑤在多级的人际传播活动中,信息容易走样。

 

16.大众传播的概念(熟悉)

大众传播是指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等大众媒介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

 

17.大众传播的特点(熟悉)

①传播者是职业性的传播机构和人员,并需要借助非自然的特定传播技术手段。②信息时公开的、公共的,面向全社会人群。③扩散距离远,覆盖区域广泛,速度非常快。④对象虽然为数众多,分散广泛,互不联系,但从总体上来说是大体确定的。⑤单向的,很难互换传受角色,信息反馈速度缓慢而且缺乏自发性。

 

18.制作传播材料应遵循的程序(熟悉)

①分析需求和确定信息 ②制定计划 ③形成初稿 ④传播材料预试验 ⑤材料的生产发放与使用 ⑥监测与评价

 

19.常用人际传播形式(掌握)

①讲课(咨询) ②同伴教育 ③演示与示范

 

20.针对个体的传播材料的主要类型(熟悉)

传单、折页、小册子等供个人阅读观看的材料

 

21.针对群体的传播材料的主要类型(熟悉)

宣传栏、招贴画/海报、标语/横幅、DVD、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

 

22.针对大众的主要传播媒介(了解)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

 

23.新型传播媒介的主要类型(熟悉)

互联网、手机

 

24.precede-proceed模式的主要内容(熟悉)

precede-proceed模式为计划设计、执行及评价提供一个连续的步骤,precede着重应用于诊断,即需求评估;proceed侧重在执行过程与评价过程。其实质是为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提供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计划的设计分成社会诊断、流行病学诊断、行为与环境诊断、教育与组织诊断、管理与政策诊断5个阶段,其实质就是需求评估。计划的实施主要在第6阶段,而计划的评价包含第6阶段的过程评价和其后第7-9阶段的效果评价阶段。

 

25.健康教育需求评估的主要内容(掌握)

健康教育需求评估又称为健康教育诊断,根据PRECEDE–PROCEED模式,健康教育诊断包括如下内容:

①社会诊断 ②流行病学诊断 ③行为与环境诊断 ④教育与组织诊断 ⑤管理与政策诊断

 

26.行为诊断应遵循的主要程序(掌握)

①区分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与非行为因素 ②区别重要行为与不重要行为 ③区别高可变性行为与低可变性行为

 

27.影响健康行为的三个因素(掌握)

①倾向因素:存在于行为之前,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原因或动机,包括个人或群体的知识、信念、态度、价值观、自信心等。

②促成因素:存在于行为同时,促使动机得以实现的因素,包括技能、卫生资源可得性、社区或政府的法律等。

③强化因素:存在于行为之后,是促使形成的行动得以巩固或戒除的因素,包括奖惩措施。

 

28.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具体目标应遵循的原则(掌握)

健康教育计划的具体目标需要包含具体的、量化的、可测量的指标,应该能够回答4W1H:

Who—对谁?

What—实现什么变化(知识、信念、行为、发病率等)?

When—在多长时间内实现这种变化?

Where—在什么范围内实现这种变化?

How much—变化程度多大?

 

29.健康教育干预策略的主要方面(掌握)

①教育策略 ②环境策略 ③政策策略

 

30.实施健康教育计划的主要工作(掌握)

①制定实施的工作时间表 ②实施的质量控制 ③组织机构建设 ④实施人员培训 ⑤设施设备与健康教育材料

 

31.健康教育计划评价的主要内容(掌握)

①形成评价 ②过程评价 ③效果评价(近期和中期效果评价称效应评价,远期效果评价称结局评价)

 

32.健康教育常见的评价方案(熟悉)

①不设对照组的前后测试(干预组自身前后比较) ②非等同比较组设计 ③随机对照实验 ④简单时间系列设计 ⑤复合时间系列设计

②③⑤由于设立对照组,说服力强一些。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模式

①“知信行”模式 ②健康信念模式 ③自我效能理论 ④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

 

第八章  营养与食品安全

1.营养的概念(掌握)

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2.营养素的概念(掌握)

指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营养素是机体为了维持生存、生长发育、体力活动和健康,以食物的形式摄入的必需物质。

 

3.营养素的分类(掌握)

宏量营养素 –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

微量营养素 – 矿物质、维生素

(另有:纤维素、水)

 

4.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概念(掌握)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是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5.平均需要量的概念(掌握)

平均需要量(EAR): 是群体中各个体需要量的平均值。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的个体需要摄入水平。

 

6.推荐摄入量的概念(掌握)

推荐摄入量(RNI):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绝大多数97%-98%的个体需要摄入水平。

 

7.适宜摄入量的概念(掌握)

适宜摄入量(AI):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摄入量。可用作个体摄入量的目标,该量可满足目标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

 

8.可耐受最高摄入量的概念(掌握)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该营养素的最高量。

 

9.能量系数的概念(掌握)

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值。

 

10.碳水化合物的作用和分类(掌握)

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分为糖、寡糖、多糖三类。

 

11.血糖生成指数的概念及计算公式(掌握)

血糖生成指数(GI): 简称血糖指数,指餐后不同食物血糖耐受曲线在基线内面积与标准糖(葡萄糖)耐量面积之比,以百分比表示。

GI=某食物在食后2h血糖曲线下面积/相当含量葡萄糖在食后2h血糖曲线下面积 *100%

12.碳水化合物参考摄入量(掌握)

建议占总能量的55%-65%(适宜摄入量AI)

 

13.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掌握)

糖谷类和薯类食物。

 

14.脂肪酸的常见分类方法(掌握)

A 按脂肪酸碳链长度可分为: 长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短链脂肪酸;

B 按脂肪酸饱和程度分为: 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C 按空间结构:顺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

D 按不饱和脂肪酸第一个双键的位置分:分为n-3系、n-6、n-7等。

 

15.类脂的分类和特点(掌握)

分类 特点
磷脂 体内除甘油三酯外,磷脂是最多的脂类
糖脂 也是构成细胞膜所必需的
类固醇及固醇 含量较恒定,故称“固定脂”或“不动脂”

 

16.反式脂肪酸的概念(掌握)

反式脂肪酸,其联结到双键两端碳原子上的两个氢原子在碳链的不同侧。反式脂肪酸可以使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而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因此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所以不主张多食用人造黄油和富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17.固醇的分类(掌握)

固醇的概念:类固醇中含有自由羥基者视为高分子醇,称为固醇。常见的固醇有动物组织中的胆固醇和植物组织中的谷固醇。

 

18.脂类的生理功能(掌握)

①供给能量 ②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③维持体温、保护脏器 ④增加饱腹感 ⑤提高膳食感官性状 ⑥类脂的主要功能是构成身体组织和一些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

 

19.必须脂肪酸的概念(掌握)

指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肪酸。人体的必需脂肪酸是亚油酸和α-亚麻酸两种。

 

20.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能(掌握)

①构成线粒体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③参与胆固醇代谢、④参与精子的形成、⑤维护视力。

 

21.成人膳食脂肪适宜摄入量(掌握)

中国成人膳食脂肪适宜摄入量(AI)(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百分百,%)

年龄(岁) 脂肪 SFA MUFA PUFA n-6:n-3 胆固醇
成人 20~30 <10 10 10 4:1~6:1 <300

注:SFA 饱和脂肪酸,MUFA单不饱和脂肪酸,PUFA 单不饱和脂肪酸。

 

22.蛋白质的组成(掌握)

蛋白质组成为:碳50%-55%、氢6.7%-7.3%、氧19%-24%、氮12%-19%、及硫0%-4%,有些蛋白质还含有磷、铁、碘、錳及锌等元素。

 

23.蛋白质的分类(掌握)

①完全蛋白 ②半完全蛋白 ③不完全蛋白

 

24.氮折算成蛋白质的折算系数(掌握)

每克氮相当于6.25g蛋白质(即100/16),其折算系数为6.25。

样品中蛋白质的百分含量(g%)=每克样品中含氮(g)*6.25*100%

25.氨基酸的概念(掌握)

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分子中具有氨基和羧基的一类化合物,具有共同的基本结构。

 

26.氨基酸的分类(掌握)

营养学上分为:①必需氨基酸 ②非必需氨基酸 ③条件氨基酸。

 

27.人体必需氨基酸种类(掌握)

必需氨基酸有九种:①异亮氨酸 ②亮氨酸 ③赖氨酸 ④蛋氨酸 ⑤苯丙氨酸 ⑥苏氨酸 ⑦色氨酸 ⑧缬氨酸 ⑨组氨酸

 

28.限制氨基酸的概念(掌握)

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的必须氨基酸组成与参考蛋白质相比较,缺乏较多的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缺乏最多的一种称第一限制氨基酸。

 

29.蛋白质的消化方式(掌握)

食物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但主要在小肠、胃内消化蛋白质的酶是胃蛋白酶。适宜作用的PH为1.5-2.5.

 

30.氮平衡的概念(掌握)

氮平衡是指氮的摄入和排出量的关系,氮平衡常用于蛋白质代谢,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和蛋白质需要量研究。

 

34.蛋白质推荐摄入量(掌握)

成人按0.8g/(kg.d)摄入蛋白质为宜。按能量计算,蛋白质摄入量应占总能量摄入量的10%-15%,儿童青少年为12%-14%。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成年男子、轻体力劳动者蛋白质推荐摄入量为75g/d,成年女子、轻体力劳动者蛋白质推荐摄入量为65g/d。

 

35.蛋白质的食物来源(掌握)

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可分为植物性蛋白质(谷类蛋白10%左右和豆类蛋白36%~40%)和动物性蛋白质(蛋类11~14%、奶类3.0~3.5%、肉类15~22%)两大类。

 

36.维生素的概念及种类(掌握)

维生素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须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是一类调节物质,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按溶解性质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37.脂溶性维生素的主要分类(掌握)

脂溶性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A、D、E、K

VA(视黄醇)、VD(钙化醇,抗佝偻病维生素)、VE(生育酚,抗不育维生素)、VK(凝血维生素)

 

38.水溶性维生素的主要分类(掌握)

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B族中主要有VB1(硫胺素),VB2(核黄素),VPP(尼克酸),VB6(吡哆醇),VB12(钴胺素),生物素,叶酸,泛酸(遍多酸)

 

39.矿物质的分类(掌握)

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较多,需要量交大的为常量元素,有:钙,镁,钠,钾,磷,氯。

 

40.微量元素的分类(掌握)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很少,包括:铁、碘、锌、硒、铜、錳、铬、钴。

 

41.平衡膳食的概念(掌握)

在营养学上,能使人体的营养需要与膳食供给之间保持平衡状态,能量及各种营养素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生理及体力活动的需要,且各种营养素之间保持适宜比例的膳食,称做平衡膳食。

 

42.食物的主要分类(掌握)

①谷类及薯类 ②动物性食物 ③豆类和坚果 ④蔬菜、水果和菌藻类 ⑤纯能量食物。

43.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内容(掌握)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内容如下:①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②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③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④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⑤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⑥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⑦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⑧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⑨如饮酒应限量 ⑩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44.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内容(掌握)

第5 层:油25~30克;盐6克
第4 层:奶类及奶制品300克;大豆类及坚果30~50克
第3 层:畜禽肉类50~75克;鱼虾类50~100克;蛋类25~50克
第2 层:蔬菜类300~500克;水果类200~400克
第1 层:谷薯类及杂豆250~400克;水1200ml;身体活动6000步

 

 

 

 

 

 

55.保健食品的概念(掌握)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61.中国保健食品的主要分类(掌握)

①营养素补充剂 ②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

 

62.中国营养补充剂的概念(掌握)

营养补充剂:是以补充一种或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为目的,内容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尚未将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包括在内。

 

69.食品安全的概念(掌握)

指在常规的使用方式和用量的条件下长期食用,对食用者不产生不良反应的实际担保。

 

70.食源性疾病的概念(掌握)

如果食用不安全食品,从而使食品中各种致病因子通过摄食方式进入人体内引起具有感染和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称为食源性疾病。

 

第九章  身体活动基本知识

1.按日常活动的身体活动类别(掌握)

①职业性身体活动 ②交通往来身体活动 ③家务性身体活动 ④运动锻炼身体活动

 

2.按能量代谢的身体活动类别(掌握)

身体活动,根据肌肉活动的能量来自无氧代谢还是有氧代谢,分为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运动,简称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3.有氧代谢的概念(掌握)

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氧代谢形成的ATP足够供应肌肉剧烈运动时能量代谢所需。这一能量代谢过程称之为有氧代谢。

 

4.无氧代谢的概念(掌握)

在某些运动或运动的某些阶段,由于氧代谢形成的ATP不能满足肌肉剧烈运动时的能量代谢需求,就要利用磷酸肌酸(CP)的无氧分解和糖的无氧酵解生成乳酸、释放能量,再合成ATP,以供应能量代谢的需求,这就是无氧代谢的过程。

 

5.按生理功能和运动方式的身体活动类别(掌握)

①关节柔韧性活动 ②抗阻力活动 ③身体平衡和协调性练习

 

6.身体活动强度的分级(掌握)

通常将身体活动强度分为低、中、高3个级别,也有分为低、中、高、极高4个级别者。

 

运动强度 相当于最大心率% 自我感知运动强度(RPE) 代谢当量(MET) 相当于最大耗氧量(Vo2 max%)
低强度 40-60 较轻 <3 <40
中强度 60-70 稍累 3-6 40-60
高强度 71-85 7-9 60-75
极高强度 >85 很累 10-11 >75

最大心率=220-年龄

代谢当量1梅脱(MET)=3.5ml/kg/min (每公斤体重每分钟耗氧量)= 1.05kcal(44kJ)(每公斤体重每小时耗能量)= 3个千步当量

 

8.个体身体活动指导的基本原则(掌握)

①动则有益 ②贵在坚持 ③多动更好 ④量力适度

 

9.制定个体活动计划应包括的内容(掌握)

①收集基本信息 ②确定身体活动目标量 ③活动形式 ④活动强度和时间 ⑤活动进度

 

13.身体活动伤害的预防措施(掌握)

①锻炼中应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②要学习安全注意事项、自我监测运动中不适症状 ③应掌握发生意外时的应急处置技能

 

14.5-17岁儿童的身体活动建议(掌握)

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发表的《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全球战略》中,对5-17岁儿童的身体活动提出的建议内容主要包括:

对于该年龄组的儿童和青少年,身体活动包括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玩耍、游戏、体育运动、交通往来、家务劳动、娱乐、体育课或有计划的锻炼等。

为增进心肺、肌肉和骨骼健康,减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风险,每天应累计至少60分钟中等到高强度身体活动,大于60分钟的身体活动可以提供更多健康效益。

大多数日常身体活动应该是有氧活动,同时,每周至少应进行3次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肌肉和骨骼的活动等。

对缺乏身体活动的儿童青少年,建议采取渐进的方式增加身体活动量,最终达到上述推荐量。

 

15.成年人身体活动建议(掌握)

①每日进行6-10千步当量身体活动 ②经常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③积极参加体育和娱乐活动 ④维持和提高肌肉和关节功能 ⑤日常生活“少静多动”

 

17.老年人身体活动的内容(掌握)

①有氧运动 ②抗阻力活动 ③功能性身体活动

 

18.老年人身体活动量(掌握)

①强度:个体差异较大,身体活动宜量力而行 ②时间:每天进行30-60分钟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 ③频度:每天都进行一些身体活动

 

19.老年人身体活动注意事项(掌握)

①老年人参加运动期间,应定期做医学检查及随访 ②感觉和记忆力下降的老年人,应反复实践掌握动作的要领,老年人宜参加个人熟悉并有兴趣的运动项目 ③老年人应学会识别过度运动的症状 ④对体质较弱和适应能力较差的老年人,应慎重调整运动计划,延长准备和整理的活动时间 ⑤合并有骨质疏松症和下肢骨关节病的老年人,不宜进行高冲击性的活动⑥老年人在服用某些药物时,应注意药物对运动反应的影响。

 

24.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活动的注意事项(掌握)

①增加运动量时的进度安排 ②在运动量和强度的增加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运动反应和病情变化,并对运动计划作出必要的调整 ③运动低血糖的预防 ④运动时的足部保护。

 

26.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活动方式(掌握)

运动形式以大肌肉群参与的有氧耐力运动为主,提倡高血压患者金星有氧、中低强度、持续10分钟以上的活动。

 

27.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活动量(掌握)

高血压患者如没有运动禁忌,运动能力也没有特殊限制,其目标活动量可参考一般健康人的推荐量。高血压患者的身体活动一般应达到中等强度,达到最大心率的50%-70%。

 

28.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注意事项(掌握)

首要关注的问题是心脑血管以外,还应特别注意:

①β-受体阻滞剂影响运动中的心率反应,应采用RPE(运动感觉量表)等指标综合判断运动强度 ②β-受体阻断剂和利尿剂影响水代谢和体温调节,温热天气和运动中出汗多时,应注意监测,及时补充水分 ③α2-受体阻断剂、钙通道拮抗剂和血管舒张药物,可诱发运动后低血压,因此须延长运动后的放松过程,并缓慢提高运动强度 ④利尿剂可诱发低钾,使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应酌情适量补钾 ⑤病情较重者的医学监督中,血压上限为收缩压220mmHg,舒张压105mmHg。接近或超过上限,应当停止运动 ⑥抗阻力训练时应采用合理的呼吸模式,避免憋气,特别是在用力时应避免憋气 ⑦耐力运动作为治疗方案的一部分时,要注意运动与降压药物的协同作用。为预防低血压,必要时应酌减用药剂量 ⑧运动只是作为高血压治疗的一部分,必须同时注意饮食、限盐、限酒、减肥等,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第十章  心理健康

1.心理过程的概念(掌握)

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脑对现实的反应过程。

 

2.心理过程的内容(掌握)

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这三个过程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3.个性心理包括的内容(掌握)

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征性。

 

4.个性倾向性包括的内容(掌握)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5.个性特性包括的内容(掌握)

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9.心理健康的概念(掌握)

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10.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掌握)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的生活。

 

11.心理健康包括的内容(掌握)

心理健康包括七个方面:①智力正常、②情绪健康、③意志健全、④行为协调、⑤人际关系适应、⑥反应适度,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12.心理健康的标准(掌握)

①智力正常、②情绪稳定与愉快、③良好的人际关系、④良好的适应能力。

 

15.心理咨询的主要技术(掌握)

主要包括①共情、②倾听、③提问、④表达。

 

16.共情的主要内容(掌握)

①内容(对来访者所陈述的事实、观点、情况等是否有准确的了解);

②来访者的感受(主要是指辅导者通过来访者的言语和行为表现,准确地了解他(她)对此事的情感体验);

③辅导者对来访者情感程度的把握较为全面和准确。

 

17.倾听的主要内容(掌握)

包括①来访者的经历;②来访者的情绪;③来访者的观念;④来访者的行为。

 

19.提问的主要内容(掌握)

①开放性提问,通常以“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告诉我”等形式提问;

②封闭性提问,通常以“是否”、“有无”等提问。

 

21.表达技巧的主要内容(掌握)

①鼓励、②释义、③澄清、④解释、⑤自我暴露。

 

25.人际沟通的概念(掌握)

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的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形式。

 

28.有效沟通的行为要素(掌握)

①目光接触 ②点头赞许 ③专心一致 ④有效重复 ⑤避免打断对方说话 ⑥转换角色

 

29.常见的心理问题(掌握)

①焦虑与焦虑症 ②抑郁与抑郁症 ③恐惧与恐惧症 ④强迫症 ⑤疑病症 ⑥网络成瘾 ⑦性心理问题 ⑧婚恋问题 ⑨ 社会适应问题 ⑩心理应激障碍

 

30.焦虑的概念(掌握)

焦虑是指个体因预感到某种不利情况出现时而产生的一种担忧、紧张、不安、恐惧、不愉快等综合情绪体验。

 

31.焦虑症的概念(掌握)

当焦虑的严重程度和客观事件或处境明显不符,或者持续时间过长时,就变成了病理性焦虑,成为焦虑症状,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的话,诊断为焦虑症,也称焦虑障碍。

 

33.抑郁的概念(掌握)

抑郁或抑郁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心境低落为主的精神状态。常伴有焦虑、激越、无价值感、无助感、绝望感、自杀观念、意志力减退、精神运动迟滞等精神症状,及各种躯体症状和生理功能障碍(如失眠)。

 

34.原发性抑郁障碍的概念(掌握)

原发性抑郁障碍是指除外脑和躯体病、药物、酒精滥用、其他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等所引起的抑郁综合征。

 

35.继发性抑郁障碍的概念(掌握)

继发性抑郁障碍由脑和躯体病、药物、酒精滥用、其他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等引起的抑郁综合征。

 

36.抑郁症的表现(掌握)

①一天中的多数时候情绪沮丧(对儿童和青少年,抑郁情绪可以表现为易怒)。②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无愉快感。③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④自信心下降或自卑,或有内疚感。⑤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⑥明显的体重减轻或增加;或明显的食欲减退或者增加。⑦有自杀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⑧性欲明显减退。⑨注意力集中困难或下降。⑩联想困难,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⑪一天中情绪有较大波动,常以早上最重,然后逐渐减轻,到晚上最轻。

 

37.抑郁症的概念(掌握)

抑郁症又称忧郁症,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心理疾病,其症状表现比抑郁更为严重。

 

52.网络成瘾的概念(掌握)

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征(IAD),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种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种生理性不适。

 

53.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掌握)

①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

②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上述戒断反应可通过使用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如电视、掌上游戏机等来缓解。

③下述5条内至少符合1条:

a.为达到满足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

b.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

c.固执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网络使用的危害仍难以停止;

d.固执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的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

e.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

④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为平均每日连续上网达到或超过6小时,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

 

54.性心理问题的概念(掌握)

性心理问题是以异常行为作为个人性冲动的主要方式的一种心理障碍,其共同特征是那些不引起常人性兴奋的物体或情境,对患者有强烈的性唤起。

 

55.性心理问题的常见症状(掌握)

①恋物癖 ②异性装扮癖(异装癖) ③露阴癖 ④窥淫癖 ⑤性施虐癖和性受虐癖 ⑥易性癖

 

64.社会适应问题的概念(掌握)

社会适应是个人为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它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而不断改变的相互作用过程。

 

65.社会适应的基本组成部分(掌握)

①个体 ②情境 ③改变

 

73.个人成长因素中婴儿期的主要内容(掌握)

断奶引起的分离焦虑。

 

74.个人成长因素中幼儿期的主要内容(掌握)

开始进行社会交往,在游戏中学会和他人合作。家长应采取民主的教育方式,多陪伴,给孩子真正的自由。保护其好奇心和自信心,鼓励其独立性发展。

 

75.个人成长因素中学龄期的主要内容(掌握)

在这个时期,儿童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引导学习兴趣等。

 

76.个人成长因素青少年时期的主要内容(掌握)

青少年时期常见的心理问题是学习问题、性问题、社会适应不良。要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学会辩证的思维方法,用客观的标去衡量现实状况,处理好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加强应对技能。

 

79.形成心理问题的其他因素(掌握)

①认知评价 ②社会支持 ③人格特征 ④应激源的可预期性和可控性

 

80.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掌握)

一个是改变环境;另一个是改变自己:①调节自我的认知 ②调节自我情绪,选择适当行为 ③寻找专业的心理帮助

 

81.调节自我认知的方法(掌握)

①校正自我认知 ②建立合理的自我期望 ③纠正归因偏见 ④多用积极的思维方式

 

82.调节自我情绪的适当行为(掌握)

①宣泄 ②转移

 

83.适用的宣泄方法(掌握)

①倾诉 ②哭泣 ③写作

 

第十一章  中医养生学

2.中医理论的主要特点(掌握)

中医理论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和恒动观。

①整体观念:(a)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天人合一”、“天人相应” (b)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因而应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待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②恒动观念: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由阴阳两类物质构成,阴阳二气互相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病时刻都在运动与变化之中。

 

3.中医理论的主要学说(掌握)

①精气学说 ②阴阳学说 ③五行学说 ④藏象学说 ⑤气血精津学说 ⑥经络学说 ⑦中医病因学说

 

5.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掌握)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最初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光威阳,背日光为阴。阴阳的交互作用包括:阴阳互生、阴阳交感、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中医采用阴阳学说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6.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掌握)

五行学说认为,世间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行构成,而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也都可以按照木、火、土、金、水的性质和特点归纳为五个系统或类别。五行的交互作用包括:相生、相克、制化、胜复、相侮、相乘、母子相及。

(金木水火土-肺肝肾心脾-大肠胆膀胱小肠胃-鼻目耳舌口-悲怒恐喜思-辛酸咸苦甘-白青黑赤黄)

 

9.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掌握)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百脉、十五别络、浮络、孙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纵行的主干,大多循行于人体深部,有确定的循行路径,而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循行于较浅部位,网络全身,无处不至。

 

10.中医病因学说的主要内容(掌握)

病因即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又称病原、病源、病邪等。《黄帝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近代则将病因分为:外感病因,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疠气;内伤病因,包括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继发病因包括痰饮、淤血等;其他病因还有外伤、寄生虫、胎传、诸毒。

 

11.中医诊断的方法(掌握)

中医诊断,主要是通过“四诊”,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获取病情资料,进而以中医理论进行分析、辨别和综合,明确病证。

 

17.辩证施治的主要内容(掌握)

辨证论治,又称辩证施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特有的一种研究和处理方法。所谓辩证,就是根据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19.中医的主要治疗方法种类(掌握)

①中药 ②针灸 ③推拿按摩 ④拔罐 ⑤气功 ⑥食疗

 

25.食疗的概念(掌握)

食疗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从而达到保健、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

 

32.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掌握)

①协调脏腑 ②畅通经络 ③清静养神 ④节欲葆精 ⑤调息养气 ⑥持之以恒

 

33.协调脏腑的内容(掌握)

从养生角度而言,协调脏腑是通过一系列养生手段和措施来实现的。协调的含义大致有二:一是强化脏腑的协同作用,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的活力。二是纠偏,当脏腑间偶有失和,及时予以调整,以纠正其偏差。这两方面的内容,作为养生的指导原则之一,贯彻在各种养生方法之中。如:四时养生中强调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等都是遵循协调脏腑这一指导原则而具体实施的。

 

34.畅通经络的内容(掌握)

①活动筋骨,以求气血通畅。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都是用动作达到所谓“动形以达郁”的锻炼目的。②开通任督二脉,营运大、小周天。

 

35.清静养神的内容(掌握)

清静养神是以养神为目的,以清静为大法。①以清静为本,无忧无虑,静神而不用,即所谓“恬淡虚无”之态,其气即可绵绵而生;②少思少虑,用神而有度,不过分劳耗心神,使神不过用;③常乐观,和喜怒,无邪念妄想,用神而不躁动,专一而不杂、可安神定气。

 

36.节欲葆精的内容(掌握)

节欲,即对于男女间性欲要有节制。葆精,通过养五脏以不使其过伤,调情志以不使其过极,忌劳伤以不使其过耗,来达到养精葆精的目的。在传统养生法中,调摄情志,四时养生,起居养生等诸法中,均贯彻了这一养生原则。

 

37.调息养气的内容(掌握)

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养元气,一是调畅气机。中医有吐纳、胎息、气功诸法,重调息以养气。在调息的基础上,还有导引、按摩。健身术以及针灸诸法。

 

38.中医养生的常用方法(掌握)

①精神养生 ②起居作息养生 ③饮食养生 ④房事养生 ⑤运动养生 ⑥娱乐养生 ⑦针灸按摩保健养生 ⑧药物养生

 

39.精神养生的主要内容(掌握)

①清静养神 ②立志养德③ 修身养性、开朗乐观 ④调摄情绪

 

40.起居作息养生的主要内容(掌握)

①和谐自然 ②起居有常 ③劳逸适度

 

41.饮食养生的主要内容(掌握)

①要“和五味”②要“有节制”③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④要因时因人而宜。

 

42.房事养生的主要内容(掌握)

中医养生更强调节制房事、行房有度。

 

45.针灸按摩保健养生的主要内容(掌握)

①针刺保健 ②保健灸法 ③推拿按摩

 

第十二章  康复医学基础知识

2.医学康复的概念(掌握)

是指通过应用医学的方法和手段帮助病伤残者实现全面康复的目标,包括药物﹑手术物理疗法等治疗手段,是康复的首要内容和基础。

康复医学服务的对象:残疾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疾病和损伤的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亚健康人群

 

第十三章  健康信息学

8.健康管理相关信息的主要来源(掌握)

健康管理相关信息主要来源于各类卫生服务记录。常见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卫生服务过程中的各种服务记录;二是定期或不定期的健康体检记录;三是专题健康或疾病调查记录。

 

11.信息收集的主要方法(掌握)

①访谈法 ②实地考察法 ③问卷法。

 

26.建立健康档案的基本要求(掌握)

①资料的真实性 ②资料的科学性 ③资料的完整性 ④资料的连续性 ⑤资料的可用性

 

27.健康档案的主要分类(掌握)

①个人健康档案 ②家庭健康档案 ③社区健康档案

 

28.个人健康档案的主要构成(掌握)

①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问题记录 ②以预防为导向的记录

 

29.以问题为导向记录的基本要素(掌握)

①个人基础知识 ②问题描述 ③健康问题随访记录 ④转会诊记录

 

30.个人基础资料的主要内容(掌握)

①个人的人口学资料 ②健康行为资料 ③临床资料

 

34.预防为导向记录的主要内容(掌握)

①预防接种 ②健康体检 ③危险因素筛查及评价

 

36.健康体检的主要内容(掌握)

①症状 ②一般状况 ③生活方式 ④脏器功能 ⑤查体 ⑥辅助检查 ⑦中医体质辨识 ⑧现存主要健康问题 ⑨住院治疗情况 ⑩主要用药情况 ⑪非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史 ⑫健康评价 ⑬健康指导

 

37.家庭健康档案的主要内容(掌握)

①家庭基本资料 ②家系图 ③家庭主要问题目录及描述 ④家庭成员的健康记录

 

38.家庭基本资料的主要内容(掌握)

家庭基本资料:包括家庭各成员的基本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健康资料等,以及家庭类型、内在结构、居住环境等。

 

41.社区健康档案的主要内容(掌握)

①社区基本资料 ②社区卫生服务资料 ③社区卫生服务状况 ④社区居民健康状况。

 

45.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主要内容(掌握)

①社区人口学资料:人口数量、人口构成 ②社区患病资料 ③社区死亡资料 ④危险因素调查、评估与干预

 

第十四章  医学伦理学与健康管理职业道德

1.医学伦理学的概念(掌握)

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学道德及与之密切相内容的学科。

 

2.健康管理伦理的概念(掌握)

健康管理伦理是指个人、团体、国家在健康管理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以及个人、团体、国家对公共健康应该承担的道德责任。

 

5.健康管理伦理原则的主要内容(掌握)

①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原则 ②公平、合理原则 ③保守秘密的原则 ④有利和主体原则 ⑤优质服务的原则

 

10.健康管理伦理规范的概念及作用(掌握)

概念:健康管理伦理规范是指在健康管理实践中健康管理提供者与服务对象双方应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作用:健康管理伦理规范旨在规范健康管理提供者与服务对象双方的行为,协调健康管理提供者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实质是为了提高健康管理质量。

 

11.健康管理伦理规范的主要内容(掌握)

①健康管理提供者应遵守的规范:以人为、文明管理;增进责任、积极主动;尊重个性、保护隐私;加强修养、提高水平;健全机制、规范制度;有效评价、完善监督机制;服务社会、保护健康。

②服务对象应遵守的规范:与时俱进、科学理念;重视去哪里、履行义务;配合管理、体现主体;彰显责任、实践健康,

③健康管理提供者与服务对象功应共同遵守的规范:双方平等、互相尊重;遵守法律、实践规范;相互信任、相互依托;良好合作、健康和谐。

 

13.服务对象在健康管理中权利的主要内容(掌握)

①合理的、平等的健康保健权;②知晓健康管理相关措施及进程的权利;③保护自身正当权利的权利;④要求保护秘密和隐私的权利;⑤要求赔偿健康损害的权利。

 

14.健康管理提供者在健康管理中权利的主要内容(掌握)

维护服务对象健康的权利;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权利;恰当地使用干涉权、拒绝权等。

 

17.健康管理提供者在健康管理中义务的主要内容(掌握)

对服务对象的义务:①为服务对象提供健康保健服务的义务;②为服务对象解除痛苦的义务;③为服务对象进行宣传、教育的义务;④为服务对象保守秘密、保护隐私的义务;⑤满足服务对象正当需求的义务。

对社会的义务:①面向全社会、全人类的预防保健义务;②提高社会人群生命质量的义务;③推进健康事业发展的义务。

 

1.职业道德的概念(掌握)

职业道德是一般道德在职业行为中的反应,是人们在进行职业活动过程中,一切符合职业要求的心里意识、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2.职业道德的本质(掌握)

①职业道德是生产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物;②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规范;③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④职业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特殊社会意识形态。

 

3.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掌握)

①爱岗敬业、②诚实守信、③办事公道、④服务群众、⑤奉献社会。

 

1.健康管理的基本职业守则(掌握)

①健康管理师不得在性别、年龄、职业、名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方面歧视个体或群众;②健康管理师首先应该让个体或群体了解健康管理工作的性质、特点以及个体或群体自身的权利和义务;③健康管理师在对个体或群体进行健康管理工作时,应与个体或群体对工作的重担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应与个体或群体签订书面协议;④健康管理师应该始终遵守保密原则。

 

*为什么在治疗过程中医师要坚持知情同意原则?什么情况下可以不这样做?

答:在临床随机检验和某些心理学研究中不能完全公开信息,否则得不到结果。在涉及到伦理时可以不这样做。

 

*为什么医生要为病人保密、保护病人的隐私?什么情况下可以这样做?

答:避免病人经济及精神创伤。以下情况可以公开:(1)保密会威胁到第三方(2)性病病人,必须通知家属。

 

*医生为什么要对治疗方法的风险/受益就行评估,如何才能使风险最小化和受益最大化?

答:评估时,有风险地把风险下降最小,避免对病人的伤害,使病人经济付出下降最低。

 

*医患关系与销售员和顾客的关系有什么区别?

答:前者是:生命所托的信托关系,责任重大。后者是钱和物交易,即陌生人的交易

 

第十五章  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

1.健康保险的概念(掌握)

以人的身体健康为目标,是对因疾病或意外伤害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或因疾病或意外失能所致收入损失的保险,同时健康保险还包括因年老、疾病、或伤残需要长期护理而给予经济补偿的保险。

 

3.商业健康保险的概念(掌握)

是在被保险人自愿的基础上,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健康保险保障形式。

健康保险分为: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保险,护理保险

 

8.医疗保险的概念(掌握)

是指以约定医疗行为的发生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为保险人接受诊疗期间的医疗费用支出提供保障的保险。

 

9.医疗保险的特点(掌握)

①医疗保险的保险金的给付条件是以医疗行为的发生或医疗费用支出作为依据,与疾病诊断不直接相关。

②医疗保险产品具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保险金的给付性质: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定额给付型医疗保险;按照保障责任范畴:基本型医疗保险、补充型医疗保险。

③医疗保险风险因素多,经营管理复杂。

 

15.健康保险的风险特点(掌握)

①不确定性,②多发性,③长期性

 

21.健康保险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掌握)

①健康保险信息的非对称性 ②健康保险需求的特殊性 ③疾病风险的高度相关性

 

27.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中的作用(掌握)

①延伸保险服务内容 ②控制保险赔付风险 ③拓宽保险投资领域

 

28.健康保险对健康管理的意义(掌握)

①健康保险促进健康管理的资源配置与整合 ②健康保险可作为健康管理的战略性市场渠道③健康保险能够加强健康管理的良好认同度

 

29.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的结合模式(掌握)

①服务完全外包模式 ②自行提供服务模式 ③共同投资模式

 

第十六章  健康管理服务营销与相关健康产品

3.美国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的层次(掌握)

①提高健康认知水平 ②生活方式的改变 ③建立支持性环境

 

5.健康管理服务特性(掌握)

①无形性 ②不可分割性 ③不稳定性 ④易逝性 ⑤客户的满意标准是不同的 ⑥客户的参与程度

 

6.健康管理的行业本质(掌握)

健康管理的行业本质是“管理”两个字。何谓“管理”?管理即是一个计划以及为达成计划所实施的一切活动的全体

 

7.健康管理PDCA循环的主要阶段以及主要实施步骤(掌握)

健康管理PDCA循环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实施:

第一阶段:(计划阶段) 第一步    健康身体检查,分析健康状况,发现健康问题

第二步    分析健康问题中各种危险因素

第三步    分析影响健康风险的行为危险因素

第四步    针对行为危险因素,制定干预计划(开具健康管理处方)

第二阶段:(实施)     第五步    按干预计划内容执行

第三阶段:(检查)     第六步    把执行结果与要求达到的目标进行对比,进行绩效评价

第七步    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相应实物健康行为标准

第四阶段:(处理)     第八步    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

 

9.健康管理服务营销过程(掌握)

①确定目标客户 ②分析评价需求 ③选择和利用资源 ④确定产品价值 ⑤促进客户购买 ⑥

实现客户健康价值

 

10.健康管理人群需求特征(掌握)

①需求的被动性 ②需求的不稳定性 ③需求的差异性 ④需求的发展性 ⑤需求的外部关联性 ⑥需求的广泛性 ⑦需求的超前性与滞后性 ⑧需求的重复性

 

11.健康管理消费行为特征(掌握)

①习惯性 ②经济型 ③理智型 ④盲目型 ⑤多善型

 

12.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掌握)

五个阶段:①识别需求 ②搜索信息 ③备选方案评估 ④选择购买 ⑤购买后评估

 

13.健康管理服务营销组合的主要内容(掌握)

①产品、②价格、③渠道、④促销、⑤物理特征、⑥流程、⑦人员

 

14.健康管理产品的定义(掌握)

健康管理产品是健康服务机构提供给服务对象用于满足其健康需要和欲望的服务,包括有形和无形服务。

 

15.服务产品的定价方法(掌握)

①成本导向定价法 ②竞争导向定价法 ③需求导向定价法

 

16.成本导向定价法公式(掌握)

不含税价格 = 直接成本+间接成本+(边际)利润

 

17.健康管理服务营销采取的方式(掌握)

①直销 ②分销代理 ③网络营销

 

18.健康相关产品的分类(掌握)

①消毒产品 ②涉水产品 ③新资源食品 ④保健食品 ⑤化妆品

 

19.消毒产品的审评依据(掌握)

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由卫生部门审批。

 

20.涉水产品的慨念(掌握)

指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凡在饮用水生产和供水过程中与饮用水接触的联、接、止水材料,塑料及有机合成管材、管件,防护涂料、水处理剂、除垢剂、水质处理器及其他材料和化学物质都是涉水产品。

 

21.涉水产品的识别(掌握)

①查验卫生批件 ②看材料品质 ③看制造、装配工艺及外观

 

22.新资源食品的主要内容(掌握)

①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②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分离的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食品原料 ③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新品种 ④因采用新工艺生产导致原有成分或者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材料

 

23.化妆品的定义(掌握)

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如皮肤、毛发,指(趾)甲、唇、齿等,已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

 

24.健康相关产品的命名原则(掌握)

①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规定 ②反应产品的真实属性,简明、易懂,符合中文语言习惯 ③名称由商品名、通用名、属性名三部分组成,器械类产品名称还应当有产品型号。名称顺序为商品名、型号、通用名、属性名 ④健康相关产品命名时禁止使用下列内容 ⑤进口健康相关产品的中文名称应尽量与外文名称相对应。可采用意译,音译或译音合译,一般以意译为主。

 

25.健康相关产品命名时禁止使用内容(掌握)

①消费者不易理解的专业术语及地方方言 ②虚假、夸大和绝对化的词语,如“特效”、“高效”、“神奇”、“广谱”、“第x代”等 ③庸俗或带有迷信色彩的词语 ④已经批准的药品名 ⑤

外文字母、汉语拼音、符号等(表明型号的除外)。如为注册商标或必须使用外文字母、符号的,需在说明书中用中文说明。

 

27.健康咨询服务形式的划分(掌握)

①按性质划分:健康咨询服务、专题健康咨询服务 ②按咨询规模:个体健康咨询服务、团体健康咨询服务 ③按咨询时程:短程健康咨询服务、中程健康咨询服务、长期健康咨询服务 ④按咨询形式:门诊健康咨询服务、电话健康咨询服务、信函与短信健康咨询服务

、互联网健康咨询服务等。

 

第十七章  健康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2.消费者权利的主要内容?(掌握)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章 消费者的权利 第7-15条

第七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第八条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第九条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第十条 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第十一条

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第十二条

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第十三条

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

消费者应当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正确使用商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第十四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第十五条

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检举、控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提出批评、建议。

 

3.医师的职业规则? (掌握)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三章 执业规则 第21-30条

第二十一条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进行医学诊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件,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

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获得与执业活动相当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

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参加专业培训,接受继续医学教育;

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获取工资报酬和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对所在机构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参与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

第二十二条  医师在执业活动动中履行下列业务:

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

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第二十三条  医师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必须亲自诊查、调查,并按照规定及时填写医学文书,不得隐匿、伪造或者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医师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

第二十四条  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

第二十五条 医师应当使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

除正当诊断治疗外,不得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

第二十六条 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一是进行实验性临床治疗,应当经医院批准并征得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属同意。

第二十七条 医师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务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第二十八条 遇有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及其他眼中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医师应当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

第二十九条  医师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医疗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医师发现患者涉嫌伤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三十条  执业助理医师应当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其执业类别执业。

在乡、民族乡、镇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的执业助理医师,可以根据医疗诊治的情况和需要,独立从事一般的执业活动。

 

 

618 AI换脸 ai换脸网站 ASD wordpress优化 一键换脸在线 丧文化 个人成长 中年危机 互联网 互联网营销师 产品 产品经理 产品营销 亲密关系 人工智能 人物 人际关系 企业管理 克服焦虑 免费AI换脸 出轨 分手 压力 员工管理 品牌营销 夫妻关系 夫妻吵架 失眠 婚姻 孤独症 尬聊 尬舞 心理学 心理学说 情感 情绪管理 抑郁症 焦虑 焦虑症 焦虑障碍 离婚 缓解焦虑 自闭症 营销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Captcha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