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技完全重组我们脑袋!浅谈8种损益面向。| 8 Ways Tech Has Completely Rewired Our Brains
你认为「泼墨山水画家-张大千」的脑袋与你拥有的脑袋结构仍然相同吗?不瞒你说,科技早已经改变了人类的生理行为了。它让我们用不同的方式思考、有不同的感知、即使连做梦也都跟民初时期的人大不相同。
科技影响我们了我们的记忆力,注意力和睡眠周期。这要归功于科学影响了人类脑神经元的可塑性,大脑基于体验新的感知,而提升了原先拥有的能力,也是因应现在复杂的网路系统以及许多互动式的科技所做的改变。
某些专家称赞高科技对大脑认知上的提升与影响,专家们称赞它,在组织管理日常生活和激发想像、提升更深层次的思维能力上,有很大的帮助。
但有些反对派认为,高科技产品正在削弱我们的注意力和基本生存能力,使我们没有办法独立思考以及对基本事物的不耐烦等等,尤其是将科技运用在模拟生活情境时。
这些新的研究和论调,都引发一片激烈的争议,但每个新发起的研究,基本上都帮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脑袋的改变。下面,我们列出一些,现今科技已经完全重组我们脑袋的看法,你可以去分辨,这是好还是坏。
1. 我们的梦境是彩色的。| We dream in color.
电视的出现,彻底的影响了我们的心灵,甚至可能会影响我们梦境的颜色。2008年,在苏格兰邓迪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一个从小观看黑白电视的55岁成年人,比起一般在彩色电视下陪伴的年轻人,他的梦境更接近是黑白色调的,而且很难清楚描述出内容物的颜色。然而年纪较轻的参加者,在彩色电视下陪伴成长的人,可以清楚描述梦境中物体的颜色。
美国心理学万隆工程顾问,在2011年,再次整合了以上的研究结果。延续早期梦的研究,他发现在西元1900年到1950年间,黑白电视的出现,的确影响了梦境中黑白色的关联性。然而在西元1960年后,彩色电视、电影的出现千真万确的改变了梦境的颜色,因为电视中快速变化的色彩以及眼球焦点,大脑将之画面截取转换后,显示出一系列假想的画面出现在梦境之中。
2.我们正经历所谓FOMO时期|We experience FOMO…
(FOMO:FOMO究竟是什么?FOMO其实是Fear of Missing Out的缩写,白话地解释就是一种担心错过「什么」的焦虑。点我了解更多)
有传闻指出,这种被纽约时报定义为担心错过什么的焦虑行为称之为FOMO,这种现象给予了当今社会许多刺激和不足的短处,看起来社群媒体的影响似乎正在合法的植入我们的脑袋。
在Instagram 和Facebook 还没出现之前,大部份的人在周六夜晚,选择喝喝小酒、看看电视与家人来度过。现在呢,这些主持人可能有点感伤,因为星期六的晚上,很多人卡在脸书上或用在脸书上邀约活动一起出去玩,互相标注、打卡等等。电视主持人如果不来点辛辣、刺激的,观众似乎也听不见了。
然而,如果你还坚守在家中看电视,但是内心感到孤寂没有人约你出去,甚至在脸书上,看到三五好友聚会,你却不在、也没标注你,那种彷徨、失落、孤独感,没有办法移除甚至让你觉得不是其中一员,严重的会以为自己正被排挤等等,这些感觉让你不禁呐喊:难道“我没有做别的事情的权利吗?”,恩..看来你也患了FOMO 焦虑。
甚至还有证据表明,看着朋友在Instagram 的和Pinterest 发表的美食图片,使自己的手边的食物味道变得比较平淡。
3. “幽灵震动症”。| “phantom vibration syndrome.”……
这个症状,百分之百确实困扰着小编我。
现在我们的智慧型手机,连接到我们的电话、通讯软体、SMS简讯、电子信件、社群媒体通知等等,甚至是你的日历提醒通知,常常不时的响来响去,小编常常听到简讯铃声,但去检查却完全没人传讯息过来,我什至会在夜晚听到Skype有人敲我的声音,以为网站出问题,爬起来看,却没半封未读讯息显示在我skype上,我想我是幽灵震动的严重患者。
2012 年在电脑通讯与人类行为杂志( journal Computers and Human Behavior)有篇研究报导指出,他们调查290名与科技电脑相关人士中,有89% 的人,每两周会有一次“幽灵震动”感觉,误认口袋中的手机正在震动,但实质上并没有。
一名研究的心理学的专家在NPR指出,身体感知检测器(如痒、痛等等神经反应)错误解读了一些原先来自身体的反应,将之视为手机振动。他说「有些事情在你的大脑被习惯性地触发,改变了你原先身体的感知记忆,因此你大脑容易判读错误」。
虽然没有人因为手机的幽灵震动,在生理上感到特别困扰,但是似乎在心理上的困扰多过于生理困扰。不过,不管怎样这是很诡异的一个状况,因为大脑的确被影响了,小编比较有问题的是精神上的疲劳,所以我现在手机在睡觉时间是关闭的,一来为了少点电磁波预防癌症,另外是因为不想再被幽灵震动而惊醒,现在夜里感觉幽灵震动的发生次数明显减少了。
4. 失眠| We can’t sleep.
许多宅男宅女都习惯在睡前使用笔记型电脑或滑iPad、滑智慧型手机,或是呢!用手机开着小夜灯模式,听着当助睡眠的音乐入眠,有些人甚至会在iPad mini上读书享受一天的结束,但这些看似帮助我们睡眠以及心灵舒压的方式,事实上可能会搞砸你的睡眠模式。
神经科学家怀疑透过笔电、平板或智慧型手机的萤幕,可能会误导你身体内部对于睡眠光源的激素感应器,暴露在萤幕明亮的灯光下,大脑误以为它仍然是白天,有可能对人体的昼夜节律持续的影响(生理睡眠时钟)。我们的眼睛对于,这种透过萤幕发出来的蓝光特别的敏感。会使我们难以入睡,特别针对那种已经长期在跟失眠抗战的人。
所以,尽量睡前不要使用手机吧,一本真实的纸书或许对你帮助会更大,如果使用手机听音乐请把萤幕关闭。小编本人,是透过手机听冥想音乐(有特殊音波)三秒入睡,额外优惠是冥想的内容将透过睡眠中的播放,与我的梦境以及大脑对话,深植我的潜意识之中,有长期失眠问题想要彻底摆脱的人,可以试试看我的方法。
5. 记忆力减弱,而且注意力也没想像中长。|Our memory isn’t great, and neither is our attention span.
在老一辈、很久很久很久以前,死记硬背啃书是一个非常珍贵的技能,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学习者通常背诵很多的内容(整本书),长篇的而不是片段的。
然而现在,你忘记什么、或你不知道什么,你只需要动动指尖,问问谷歌大神或是你的Siri,在这种学生快乐的年代,往往任何资讯都是瞬间、即时性的,人们也就懒得去把这些讯息存在大脑中,就连短的印度首都在哪这种讯息我们都懒得记了,何况是整本书的段落。(印度首都,答案:新德里New Delhi )
2007年,一位神经科学家调查3000人,发现年轻的受访者不太可能记得正确的个人资讯,如亲戚的生日,甚至他们自己的电话号码。同样,研究表明,电脑的存在可能会减少简单的数学技能。有些人甚至不透过GPS的帮助,无法在别的县市开车。小编曾经在美国长居一阵子,当时我的美国友人,如果手机死了是没有办法认路回家的…..很夸张,我知道,但是美国人就是这样,方向感不好到你没办法想像。
社交媒体和网路媒体也被证明,它缩短了我们的注意力长度。人类开始无法有耐心的阅读完一本厚重的书籍,或一段陇长的文字。而且研究也显示,人类开始无法阅读单行字数较多的文章,甚至无法理解太长的句子。
往往在网路上阅读文章,开始省略、跳过某些看似繁琐的词或句子,往往不是一字一句阅读,所以电脑科技的出现,也改变了我们阅读的方式。然而,不幸的事,这些事情也出现在正在学习的青少年身上,他们大脑习惯网上的阅读方式之后,便减低了生活上集中注意力的技能,这可能会是比较麻烦的一部份。
6. 视觉感官的提升|We have better visual skills…
2013年的研究发现,第一人称的射击游戏,例如《最后一战》(Halo)、《决胜时刻》( Call of Duty)),提高了玩家的决策能力和视觉技能。这些身历其境的游戏,强迫玩家凭着画面中的基本视觉线索,找寻敌人或是危险,这相对的提高了视觉空间注意能力的技巧,且提高了推算画面中物理环境细节的能力,并且快速的做出决定。
而且及果指出,玩家对于昏暗环境中,物体间的空间感以及比对感优于一般人。
同时,策略复杂的游戏,如星际争霸等等,可改善大脑中“认知上的灵活性”,或任务之间快速切换的能力,从而提高破解任务中备受争议的能力,而且不分新手或是老手皆是。很酷吧,看到这里宅男们应该很开心,终于打电动有正当理由了,但…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7. 对于“冲动”的控制能力很烂。…But poorer impulse control.
啥米?刚刚不是还在讲多好?为什么现在又说很烂?
不幸的是,同样的2013年的研究发现线上影音游戏,如《最后一战》(Halo)、《决胜时刻》( Call of Duty),玩家游戏中做出冲动或攻击行为时,大脑很有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也让他们有习惯做出同样的事情。
研究人员结论指出,为了控制局势,这些“积极执行控制”(例如运用暴力制压或是膝跳反应)迫使玩家在游戏中做出草率的决定,这意味着他们更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情势不如他们所意料或转向恶势时,大脑会习惯性地释放敌意或草率地让他们做出攻击反应,相对的他们对于“情绪”上的自我控制也会影响。
其他研究也证实暴力影音游戏(和其他媒体暴力形式)也在注意力上有相对程度的侵略以及影响。
听起来很糟…..宅男又要哭了…
8. 更有创意。|We create more.
我还是想让这篇文章,有一个正向一点的结尾,毕竟科技在人类历史中的影响已经无法抹灭,然而世界千变万化,我们唯有朝向积极的一方看齐了。
科技、电脑、新兴手机技术等等,造福了艺术家与非艺术家们,在从事创作上的媒体参考或是灵感的搜寻,原文作者克莱沙琪(Clay Shirkey)认为网路互动提高了“自身认知的礼物”,我们有多余的时间跟脑力,可以运用在追求一些自我目标、或是自我价值的创立。社交媒体拉近了使用者与创作者间的距离,他们可以透过图片、文字、影音等等媒介来传递价值或是参与互动,想一想,电视虽然也有以上行为,但却是单向的。
随着社交媒体促进了共享的文化,用户感觉更倾向于创造和分享自己的东西,无论是一个Flickr相册、书籍频论、网上教学、食谱分享等等。
「我因为有趣、因为有用、因为正确、因为对世界有贡献,所以去做这些事」 《未来在等待的人才》丹尼尔·平克(Daniel Pink)说到:「令人惊讶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正在考验着我们。」
Shirkey 说:「世界教育人口的自由时间的积累– 也许一万亿个小时/每年这是一种新的资源。」然而这样说起来就有更多人可以将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面了。
所以说科技是否已经完全重组我们的脑袋了呢?相信结果显而易见,我们就把科技导向比较正面的结论吧
原文出处:Mashabl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