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飞 (Eden)

专注品牌营销与心理学研究,期待与大家交流心得、分享实战经验,愿每位来访者都有所收获!

立志立诚为本,知行合一践行 ——沈飞王阳明大传读后感

王阳明经五溺三变最终形成心学体系,心学即王阳明学说,慨恬起来为三大部分,即“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以下是我对王阳明心学的总结,也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王阳明成长过程的五溺三变、王阳明心学的基础三大学说、个人感觉与实践

  • 五溺三变

儒学主张人人皆可成圣。王阳明用实践证明了这个观点,我个人对这个观点也深信不疑。但成圣的前提是,需要不断的自我积累,突破自我,升华实践。

五溺指王阳明沉迷于五个领域,即:“任侠、骑射、辞章、神仙与佛氏”这就是“阳明五溺说”。从我个人感知来讲,这五溺也代表了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年轻时善感多变,心无定性,因此很容易沉溺于“任侠”,比如我中学时也沉溺过古惑仔,讲江湖义气、打架斗殴等,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但“义”字仍影响着我的心性。其二就是骑射,指马骑之术和兵法,胸怀天下,保家卫国之志。其三,辞章,即专心致志读书,王阳明曾遍寻朱熹之作,一心要掌握朱熹的“格物穷理”导致格竹失败,从而在新婚之夜转投于仙佛。王阳明虽然沉迷于五个领域,但每个领域都出类拔萃,这也是他后面三次成功悦变的基础。

 

“三变”指的是王阳明在教育学生时,所用的方法与内容经过三次变化。这与他的经历和不断体悟有关。在三十七岁时,贵州龙场悟得“知行合一”;四十二岁时则教人“静坐澄思”,以收回放纵散乱的心思;到四十九岁时由百死千难之中悟得“致良知”之旨。这三变的目标是一致的,即是如何使人成圣。

 

王阳明被贬到龙场时悟道知行合一,成立龙冈书院,揭示四点教条: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王阳明心学讲究心即理,与儒家“去人欲存天理”相驳;“去人欲存天理”普遍在社会存在,有一些小团体从来不管什么道德与法律,只讲我的道理就真理,你必须这样做。不然就滚蛋,这就是典型的灭人欲,然后共存真理。王阳明心即理,即一切都要看自己的心能否自觉,若是离开了这个心,什么都是幻象。并且,只有心可以领悟万事万物之理,这种领悟使理不可能离心而独存。心即理同时也指理是不待外求的,亦即人人心中都有天理,都有个至善的准则。因此我们的道德行为必须出于真诚的内心、由内而发,这即是知行合一。

 

二、立志立诚为本

 

心学有三大学说,即培根、立诚、良知。

培根,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想培育一棵大树,要从树根培育。要想教育一个人就要从德开始。例如,为亲尽孝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诚挚的心,此为本源和要根本,不然就是做再多,也是无根之叶,走于形式。

 

立志即为培根,在王阳明教导学员时,首先教他们就是立志。那么何为立志?首先立志必须包含社会道德层面的远大抱负,而不是一味鼓吹个人理想。立志要敢于想,但不是空想。立志与时间、地点无关,关键要坚定、专一、恒久的意志力,志若立,则理自明。

比如,劳士顿做一块传世的手表,做一个传承的品牌,就是立志。

 

 

立诚为根本,是王阳明在四十岁左右曾积极倡导的,诚是主导知行合一实践的主要理念,如阳明所说“诚即天道,人道即思诚”。立志要做大事,必须先立诚。诚指的真诚待人,真诚待己,真诚致良知,真诚去实践。诚也是善良和和谐的关系。

 

良知,每个人都有一个致善之心,但成长后我们渐渐蒙蔽了初心。很多人迫于现实中的生活压力,让良知不断妥协,渐渐的迷失了自己。致良知就是致初心,致培根之源。我们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存在的价值,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这个过程,是顺时而动,顺感而应。所以,聆听自己的内在声音,很重要。坚定自己的意志,勇往直前,做自己该做的事,为自己的目标努力。这就是致良知。

 

  • 王阳明心学总结

王阳明从一个普通人成为圣贤,虽然与个人资质、成长环境有一定关系,但更多的是它能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最终形成它的思想体系。另外从书中我还看到与我们类同成长经历的王阳明,比如年轻时一样逛浪不羁,崇拜任侠等等。还有在失落时,王阳明也会与普通人一样,情绪低落、迷茫。同时也看到他从小心怀经略之志,虽然经常受挫,但他始终能坚持他志向,并调整好状态再次践行。

 

读完王阳明心学对我的人生、思维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始终坚信自己独一无二,我也始终相信坚持就能收获。或许每个人都有难以述说的痛苦经历或选择,但如果像王阳明一样把每段经历都当成历练,守住本心致良知,不断调整状态再积极探索终能大成。

 

”立志立诚为本,知行合一践行“是我总结王阳明心学的心得。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是我总结王阳明心学实施的方法。当然要让王阳明心学发挥更大的作用,我认为还要坚持做到下面几点:

 

1、不动心:王阳明心学的目标,是“触之不动”。无论遇到什么处境,都要宠辱不惊,不因得失而动心。

 

2、事上练: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心即是理,致良知,理论的东西,人人都可以背诵下来。但是,知道不等于做到,做到一时,不等于做到一世。王阳明经常和弟子说,要在事上练。

 

3、致良知:坚定内心的力量,顺时而动,顺感而应。很多人以为,致良知,是寻找自己的良心。其实不完全准确。读完王阳明的一系列故事,就会发现,致良知,是剔除欲望和杂念的干扰,直接聆听真正的内在声音。

AI wordpress优化 一键换脸在线 两性关系 丧文化 个人成长 中年危机 互联网 产品经理 产品营销 人工智能 人物 克服焦虑 出轨 分手 员工管理 夫妻关系 夫妻吵架 失眠 婚姻 孤独症 尬聊 尬舞 开方式关系 心理创伤 心理学 心理学家 心理学说 心理测试 性幻想 情感 情绪管理 战略思维 抑郁症 焦虑 焦虑症 焦虑障碍 离婚 系统思维 绿帽情结 缓解焦虑 职场心理学 自闭症 营销 营销案例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Captcha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