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飞 (Eden)

专注品牌营销与心理学研究,期待与大家交流心得、分享实战经验,愿每位来访者都有所收获!

趁着节日,整理一下自己的内心

文:小倩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Unsplash

A:“欸,端午节啦,你们公司发了什么福利没?”
B:“发…发了短信!”

好啦这只是一个段子。端午节,大部分公司都会选择粽子或是更为直接的购物卡作为节日福利;相对的,多数员工会把这视为“例行公事”,很少有人会因此感到由衷的开心。

就好比生日快到了,你的男友没有费尽心思为你挑选礼物,只是粗暴地打钱让你“自己买”一样;这让我们感觉,送礼不过是一种例行公事,一种流程,而丝毫感受不到背后的心意。

究其原因,是因为背后缺少了一种仪式感——礼物是要“送”的,不是买的啊!

那,仪式感是什么鬼?

节日习俗、婚礼、丧葬、诞辰是常见的仪式,我们用这些仪式来证明身份、情感和时间的存在。正因为这些东西是虚拟的,我们才要用实体的仪式,将外在的世界和内心的世界间建立一种联系,来达成我们内心对安全感的追求。

所以仪式感的本质是一种心理暗示,通过一系列仪式的流程让我们去感受、达成预期的目标;仪式感实际上是为我们自己服务的。

比方说葬礼,是为谁举办的呢?是为亡者吗,亡者已经去了,感知不到了;葬礼更大程度上是为健在的人举办的,他们在用这个仪式去告别、接纳亡者离开的事实,用这个仪式告诉自己“放下吧,他已经去了”。

这就是我们需要仪式感的理由,我们借由仪式去感知、去告别和开始,追求内心的安全感。

仪式感能给我们什么?

前面说了,仪式感的本质是一种强有力的心理暗示。除了传统庄重的仪式,我们还可以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运用仪式感,来提升我们的专注力和工作效率。

“Deadline才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这说明严格划分工作时间和设置时间限制,能够极大激发我们的工作潜能。

而仪式感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够成为我们进入百分百专注的工作时间的一道分界线。

规定一个仪式动作,把这个仪式当成一个契约,严格遵守契约精神,你的专注力将能够得到大幅提升。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分析↓↓↓


《如何用仪式感提高效率》

仪式感太重,有作的嫌疑?

仪式感传达的是一种“郑重”,但毫无意义的郑重其事,有必要吗?

前段时间为人津津乐道的戛纳电影节,众多网友直呼“辣眼睛”,一些十八线网红为了蹭个红毯,不惜豪掷金钱,或精心或惊悚地装扮一身,只为在红毯上拍张照,证明自己“红了”。

结果换来的却是网友的无情嘲讽。

用“表面光鲜”的仪式感来粉饰自己精神上的匮乏,是一个陷阱,只会让我们离真正的生活越来越远。

这反映的是内心的空洞,而不是仪式传达的郑重。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分析↓↓↓


《常识辟谣纪委|是仪式感,还是“作”》

那,趁着节日整理一下自己的内心

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节日早已变得千篇一律,除了吃喝就剩下群发祝福。习俗的逐渐失落让节日氛围变得寡淡,令人倍感无聊。

所以小编想借这个日子,提醒一下屏幕前的各位亲爱:

好不容易的假期,好不容易从奔忙中停下的脚步,不如就趁这个机会,我们好好地休憩、好好地整理自己的内心,重拾仪式感,过一个专注的假期。

放松心灵的时刻如有困惑,请记住,阅读也是我们爱自己的一个方式。

帮助心灵成长的书单,在此奉上!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分析↓↓↓


《5·25|爱自己主题书单》

结语

最后,朋友圈有人说“端午不能祝快乐,只能祝安康”?有这么回事儿吗——

于谦:“但是我听说,现在端午节不能祝快乐了,有这么个说法吗?”
郭德纲:“没错,专家说的。”
于谦:“哪位专家说的啊?”
郭德纲:“谁说是专家说的了?你这耳朵怎么那么不好使?上次在理发店被tony老师烫坏了吧?”
于谦:“您这是怎么说话呢?当着那么多亲爱的观众朋友的面,您刚才明明说了‘专家说的’,怎么撂出来就不认账呢?再说tony老师烫的是耳朵吗?那我不成流氓兔了!”
郭德纲:“要不说你耳朵不好使呢?我刚才明明说的是:有些成天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长虫绕葫芦假充龙戏珠蛤蟆转长虫又托生个王八三辈没眼眉的玩意撅屁股看天有眼无珠踢寡妇门刨绝户坟骂聋子卷哑巴调戏老太太打小孩一天到晚跟浪风抽得似的臭流氓非要装模作样套个带英文的裤衩在头上就以为自己是莎士比亚其实正文一点没有闲白比谁都强人前装学者被窝看毛片过得比结账后的嫖客空虚比收工后的小姐寂寞比年假里的鸡头孤单的那个木鱼改梆子挨敲的货——他、愣、说、端、午、不、能、祝、快、乐!你听成了:专家说的。”
于谦:“嚯!看来我这耳朵真得找tony老师烫一烫!”

所以我决定还是祝端午快乐哈哈哈!

各位看官对仪式感怎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会时不时地给自己来一点小仪式,增添生活情趣吗?

另外,大家想看到怎样的专题内容呢?告诉小编,小编造一个出来!

AI wordpress优化 一键换脸在线 两性关系 丧文化 个人成长 中年危机 互联网 产品经理 产品营销 人工智能 人物 克服焦虑 出轨 分手 员工管理 夫妻关系 夫妻吵架 失眠 婚姻 孤独症 尬聊 尬舞 开方式关系 心理创伤 心理学 心理学家 心理学说 心理测试 性幻想 情感 情绪管理 战略思维 抑郁症 焦虑 焦虑症 焦虑障碍 离婚 系统思维 绿帽情结 缓解焦虑 职场心理学 自闭症 营销 营销案例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Captcha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