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Papi酱的时间比预计迟了差不多十五分钟。从论坛下来的她刚接受完一家媒体的采访,我们问要不要再补个妆,她说补下口红,然后顺手把头发散了下来。这位中国最火的网红看起来没那么重视外表,没有过分装饰自己。她迷恋自己的内容,而不是表面的东西。
说起这次来戛纳创意节看到的创意,Papi觉得和自己关系暂时没有那么大。
“我的视频大多数老外可能是看不懂的,特定的语言、人物和社会现象。”Papi说。谈话过程中,她语气肯定,你能感受到她的自信。没有大部分来到这里的人对于戛纳创意节的那份过分虚伪和奉承。见世面是她的初衷。
“很多创意很好,但行业、领域、形式的不同,让它们是不能简单借鉴的。艺术是相通的,但那是在你见了足够多的内容后,才能化为自己的东西。”对不少急功近利,妄图来一两次戛纳就能打通任督二脉的人,这是不小的触动。
来到戛纳创意节成为热点事件中的热点人物,可对热点本身,她并不喜欢,也不喜欢为了热点而创作内容,除非确实有她自己想说的,但往往很多热点是没有相关度,不能激发她灵感的。她会去欣赏那些跟热点跟得很棒的想法,但那不是她的主要诉求。
但她并不缺乏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敏感度,这也是她认为她和戛纳创意节目前最大的“距离”。创意节上,很多idea和脑洞是要有更久时间积累出来的,但在她擅长的内容领域和媒体环境下,有想法是要立刻执行的,否则就会被废掉。
谈到如果自己没红,视频还能坚持多久,Papi调侃说她是个「极度外向的悲观主义者」,人都有情绪高低起伏,情绪低落时,什么都不想干,更不会去想“视频能做多久?”这样的小问题。如果真是一直没红,可能有没有好点子是她坚持下去与否的关键。好点子能让她激动,而通过努力把它迅速执行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则让她兴奋。那时候,情绪不情绪的,身体状态好不好,都不重要了。
但也有现实的问题,比如和品牌合作时,如何保持点子的原汁原味?Papi用了三个字形容「契合度」。不合适的就不做了,毕竟广告的诉求没有那么大。也指了指身边的霍泥芳,Papi12年的朋友,现在是团队的COO。再加上杨铭。他们会知道这东西和她搭不搭,合不合适,这也省去了Papi不少精力。
有些明星,他们会担心自己的粉丝不能接受自己的新尝试,从而畏首畏尾。Papi倒是很坦然,她相信自己粉丝的包容度,粉丝最终看的还是内容。而积家和New Balance两支片子的好口碑也让她对拍广告这事,有了不少信心。
但她那种做每件事前的焦虑依然还在。有了好点子,很兴奋,想把它做好,但又经常陷入一种莫名的惶恐中,特别是在最开始的时候。或许这是内容制造者的通病。
对类似“网红”等等这样带有便签性质的定位,Papi觉得没必要多想,只是陌生人对你有了一个全新称呼而已,而你在你的家人、朋友、同事面前,依然扮演着和曾经一样的角色。别给自己强行加上很多束缚,依然保持自己的原则、判断和独立人格,是她给广告门留下最深的印象。
“她比较不会让外界的评价和标签去影响她自己,自己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霍泥芳这样说。
最后,聊到做内容最痛苦的经历?她觉得其实还好,就是累,当真有做不出来的东西时,她会放一放,不着急做。哪怕等几个月,一年,都没问题。甚至如果没有好内容,她宁可选择不去更新。
离开时,Papi还安慰了笔者,做内容既难、又累,但又偏偏很有趣,让你在痛苦时得到一丝安慰。最后,她还没忘给自己的母校打个“广告”:如果没有中戏的挖掘和教育,眼前的Papi可能只是一家公司的文艺积极分子,仅此而已。
真实、简单、洒脱,这就是广告门对Papi的理解。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