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飞 (Eden)

专注品牌营销与心理学研究,期待与大家交流心得、分享实战经验,愿每位来访者都有所收获!

阿里为何仓促推出无人超市?

都说线上流量贵获客成本高,现在线上获取一位用户的成本可能会超过500元,导致很多互联网公司的获客方式开始转向线下,因为线下的付费用户随处可见。

无论是迷你KTV,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还是最新的热点无人便利店,今年的风口反应了一个趋势——向线下要用户,要增长。

2016年末亚马逊推出无人超市Amazon Go,短短半年,无人超市的概念在中国大火,不同于Amazon Go谨慎测试尚未向公众开放,中国的无人商超已经开始试水。

抢入口、抢声音

大润发孵化缤果盒子,7-11、罗森要推自己的无人便利店……传统商超们相继“变种”,毕竟谁都不想把自己的地盘交出去。

日前缤果盒子A轮融资一个亿,对外宣称8月底要铺200个盒子,一年之内要铺设5000个盒子,宗庆后同深蓝科技签署“3年10万台,10年百万台”的Take Go无人商店协议。

这些动作反应了一个问题——速度,快速布局,抢占入口。

这同线下交易的形式有关系。线上有平台或者说是巨头垄断,线下很少听说“垄断”,线上淘宝、天猫、京东,可线下零售品牌就多了,大商超、便利店……

店铺选址是门学问,线下好的、优质的入口是很稀缺的,谁先占了就抢到了优势。无人超市不仅仅是技术颠覆的问题,还包括布局速度。

当阿里从线上拓展到线下的时候,也要面临线下零售的诸多问题和诸多竞争,对于那些只有线下的商超而言,这些地盘他们更得守住。

阿里这次试水的“淘咖啡”被业内人士评价为技术上没硬货的概念噱头。知乎上有用户晒出了淘咖啡商品中的RFID标签,称这个无人超市是人脸识别+RFID技术,同Amazon GO不能比。

有技术含量的,能够真正分析消费者行为数据的用户自助检测和跟踪识别系统,是这一版的“淘咖啡”并不具备。

有用户在社交网络上奚落道,店内的工作人员都快比购物者多,还必须按照指定的动作进行操作,这也能算是无人超市?

虽然“淘咖啡”在技术上没能让业内人士信服。但是在造声势上,阿里收获不小,现在众多网民都知道阿里巴巴推出了一个无人超市。

况且以阿里能够撬动的资源,技术也并不是不能突破。日前,阿里挖来了Amazon Go 项目的负责人任小枫,担任 iDST 首席科学家和副院长。

在无人超市的布局上,阿里抢占了声势,下一步就是抢占线下布局。

此前京东曾有豪言称在未来五年内开一百万家便利店,传统零售商相继拥抱技术孵化新的零售形式,阿里的线下之路不轻松。

曾鸣的S2b2c

阿里的电商平台曾经扶植了大大小小的电商,在线下零售它会复制这个路径吗?

阿里巴巴研究院院长曾鸣今年提出了一个概念S2b后来又拓展为S2b2c,这个概念说了一件事,用“共同服务”去服务B端的小企业小b,以及C端的客户。而支持“共同服务”的核心是供应链管理能力的输出。

曾鸣说,把所有的相关的行为在线化。在线化首先是要软件化,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完成数据化。

而阿里想较于其他无人超市赛道的玩家而言,它有足够多的数据,也有足够多的工具。阿里有零售通,有支付宝,有芝麻信用,有电商平台,有供应链金融,有物流体系……

时至今日,阿里通过自建以及投资构建的生态中,已经很难确定它的“工具箱”中会有什么,这才是最可怕的。

这些工具能够给众多小b赋能。而令这些工具更精准,长效激活,需要数据一直“喂养”。所以马云说最重要的是数据。阿里有数据,有消费者的购物行为,供应链的上下游就会需要它,甚至是依附它。

如果说阿里通过天猫超市抗衡线下大超市,各类便利店、小超市的颠覆,就是无人超市。这个无人超市并不一定是“淘咖啡”,而是阿里对各类小b商家的扶持。

这些线下重构,阿里甚至都不需要直营,阿里掌握了零售业重要的生产资料,还可以输出品牌。它的这些工具,足够小b们去跟着它。

如果有一天,阿里通过对各类小b进行技术支持,而推出无人零售店加盟,请不要感到意外。

无人商超什么模式?

很多人都在怀疑无人商超到底能不能提升效率。

商超有个计算标准叫坪效,就是每平方米能够产出多少营业额。

“淘咖啡”占地200平方米,但这还只是阿里的一个“样板工程”,真正推广开来,最终是什么模式还不好说。

看看其他玩家,缤果盒子15平方米左右,有效使用面积在12平方米,深蓝科技的Take GO也是类似的布局面积,这样的店铺面积决定了,店内的SKU数量不会很高。

知乎上有个问题叫“如何评价马云的无人超市”。点赞数最高的回答提到,“RFID的技术问题是它是个自扰系统,一个扫描平面上每多一个Tag(标签)正确率就降低一个数量级。意味着,你的商品堆叠数每增加1,你就要增加1个数量级的扫描器个数和扫描时间来维持相同的错误率。

而此前华尔街日报曾报道,Amazon Go店铺同时容纳超过20名消费者, 就会影响摄影头的识别系统。

这就是说短时间内无人商超很难成为大范围的商超卖场,更多是倾向于迷你便利店模式。因为顾客购买的数量越多,它的错误率会相应提升,同时在店的消费者多,也会影响跟踪识别机器的响应,所以目前它是个限制商品SKU以及用户数的模式。

既限制SKU又限制用户数,无人超市的坪效会高吗?

有数据称RFID单张标签的成本接近0.5元。日前,缤果盒子的CEO说,所有盒子的RFID费用远不到一个人的工资成本,这些成本不影响盈利。也表示别拿传统零售思维看无人便利店。

与其问无人超市能做什么?其实不妨换个思路来看,即便说现阶段机器的效率比不上人类,但是无人的模式将会成为趋势,因为数据能够万物共享,人不能。人类对货品的摆放、对顾客的认知等经验很难通过标准化去输出。

既然是趋势,自己主动进入,占些位置也会给对手更多的压力。只是京东要推百万便利店,缤果盒子一年要开5000个盒子,线下市场哪有那么多“羊毛”。

AI wordpress优化 一键换脸在线 两性关系 丧文化 个人成长 中年危机 互联网 产品经理 产品营销 人工智能 人际关系 克服焦虑 出轨 分手 夫妻关系 失眠 婚姻 婚姻关系 孤独症 尬聊 尬舞 开方式关系 心态 心理健康 心理创伤 心理学 心理学家 心理学说 情感 情绪管理 抑郁症 焦虑 焦虑症 焦虑障碍 王阳明 社交 离婚 绿帽情结 缓解焦虑 网站程序 自闭症 营销 营销案例 认知行为疗法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Captcha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