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飞 (Eden)

专注品牌营销与心理学研究,期待与大家交流心得、分享实战经验,愿每位来访者都有所收获!

真正懂沟通的人,不靠能说会道,而靠洞察需求缩略图

真正懂沟通的人,不靠能说会道,而靠洞察需求

请问,你在逛商店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这种销售:

你刚一踏进店门,他就开始极其“热情”地欢迎你。之后,就在你身边说个不停。你逛一路,他说一路。

甚至,他很可能只对你的需求听了个大概,就开始哐哐一顿推销。哪怕,你压根都不需要这款产品。

最终,他一顿唾沫横飞的疯狂介绍,换来了你简短的一句“不需要,谢谢”。

等你走了之后,他可能还挺委屈:我这么努力,说了这么多,为啥都不愿意考虑一下?

其实,不光是销售,很多需要沟通的场景,都会碰到类似的人。自己口若悬河说了一大堆,甚至都快和别人称兄道弟了。但真落到业务上、合作上,都没了下文。

为啥呢?没搞懂对方真正的需求,没从根本上说服对方、打动对方。

正好,不久之前,刘润读书会的直播间邀请到了张坚老师。他曾担任中国惠普政府事业部总经理、思科中国区副总裁,著有畅销书《大客户销售心法》。

在思科任职期间,张坚老师带领团队实现了年销售额2亿美元的目标。他所依靠的,正是强大的对客沟通能力。

在张坚老师看来,沟通这门技能,太重要了。但很多人都没掌握好,甚至简单认为,会沟通=能说会道。

就拿他的老本行销售来说,他见过的很多好销售,反而都是比较内向的人,和很多人的刻板印象截然相反。

其实,真正会沟通的人,不需要能说会道、口若悬河,而是懂提问、会倾听,能洞察需求、摸透人心。

为此,张坚老师分享了他掌握的“沟通四步法”:围绕对方需求,依次做好开场白→寻问→说服→达成协议,最终完成一次高质量的沟通。

无论是工作汇报、争取资源、团队合作、说服客户……只要是需要沟通的场合,这“沟通四步法”应该都会对你有所启发。

我们一步一步来说。


01
黄金开场,打好沟通基础

假设,你刚和对方见面,开始准备接下来的业务沟通。这个时候,你一般会干什么?

先寒暄两句,熟络一下,准备开场,为后面的正式沟通做准备。对吧?

不过,寒暄多久才能进入正题?寒暄完之后又该说些什么?

要是你没什么应对经验,不妨看看张坚老师归纳的“开场三步法”,进行一个简单、高效的开场。

真正懂沟通的人,不靠能说会道,而靠洞察需求插图

第一步:明确议程。

有一些人,在几句寒暄过后,又开始了闲聊。讲了半天,也没见他抛出这次沟通的重点。

这个时候,你忍不住小声提醒了他一句。结果他还回你:别急嘛,就这么先聊着呗,慢慢就聊到了。

啥感觉呢?效率太低了。

要是平常闲聊,你想聊多久都行。但现在可是在沟通,是来解决问题的,得充分尊重双方的时间。

这个时候,你需要主动提出议程,明确给对方一个信号:要开始谈正事了。而且,也能让接下来的谈话方向更清晰、效率更高。

张坚老师举了个例子:

假设,你作为一个销售,要和一家准备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沟通相关的软件采买事宜。你就可以这样开场:

“今天我来见您,是想和您沟通一下咱们公司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涉及到的几款软件的采买事宜,大约需要20分钟左右。”

别看只是短短一句话,但它把谈话内容从开头的寒暄拉到了正事上来,让客户清楚了解了接下来的沟通内容和时间,简单高效。

懂了。接下来呢?

第二步:对方利益。

很多人沟通的时候,总是习惯从“我”出发。比如:我要XXX,我觉得XXX。

可是,你和别人沟通,你大概率是有求于别人,或者想一起和别人完成某件事情。结果,你开口闭口都是“我”,别人凭啥听你说?

这个时候,你就得转换视角,把重心放到对方身上。让对方明白,这个沟通对他自己有什么好处和价值。

接着上面那个例子,接下来,你就可以这么说:

“这回沟通,想多听听您的想法。这样,方便我更多了解您的情况,看看我们怎么样才能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就这么一句话,能让他感觉到,你不只是来推销产品的,同时更是在为他着想,想要帮助他变得更好。

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开始谈具体内容了吗? 还不行,还差一步:

第三步:询问是否接受。

为什么一定要加这看起来有些“可有可无”的一步?

其实,你这是在用顺人性的方式,引导对方往下推进议程,确保沟通更高效。

什么意思?

每个人都需要安全感,也都有控制欲,当你询问客户是否可以开始时,就是在对客户表达尊重,也是在给客户决定权。

如果你在对方没有同意的情况下就开始沟通,那对方很可能会中途打断议程。

比如,客户可能会说:“先别聊这次软件采买的事了。我记得上次也是从你们公司订购了一批货物,最后交货延误了,你们这次能保证没问题吗?”

而这些话题,原本并不在沟通计划当中。

相反,你要是询问了对方的意见,那么,如果客户认为需要增加议题,他就会在这个时候提出来。紧接着,你就可以把这些议题一并加进来,继续交流。

开场白的目的,就是对齐双方沟通的议程,让“我想和你谈的”与“你想和我聊的”达成一致,这样沟通才能更高效。

这个“开场三步法”,日常很多沟通场合都能用到。比如,当你和领导沟通工作进展的时候,就可以这么开头:

“领导,我想跟您汇报一下目前的工作,大约需要10分钟。”

说完之后,你可以继续补充:“这样,方便您清楚我目前工作的进展,确保我在大方向和执行上没跑偏……”

接下来,就是询问领导是否接受,你可以这么表述:“您看你有时间吗?”或者:“我们现在可以开始吗?”

如果领导回应:“哎呀,实在抱歉,我正好有个会,1小时以后你来找我吧。”那么,等1个小时以后,你再找领导的时候,因为开场白已经做完,就可以直接切入正题了。

有道理。

那开场之后,接下来该怎么干呢?


02
合理寻问,摸清对方需求

我猜,这个时候,有些人忍不住要开始“秀肌肉”了。比如,开始介绍自己的优势、过往成功经验、取得的成果、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见解看法……想要以此来说服对方,获得对方认可。

等等,不对啊。你都没摸清楚对方的需求,怎么就开始讲你自己那一套了?

在张坚老师看来,这就是2种思维差异:

开头那种做法,这就像卖药的贩子。管你有病没病、有啥病,我就要告诉你,我的药非常好,唬你来买。

而我们要做的,其实是看诊的医生。病人坐下来之后,得先学会“望闻问切”,看看到底生了什么病,该怎么开药、治疗。

医生的做法,才是一个良性沟通该有的做法,才能搞清楚对方真实的需求,进而说服对方。

那么,怎么摸清楚对方的需求,甚至需求背后的需求?

靠寻问。

张坚老师特意强调,是“寻问”,而非“询问”。不是单方面提问,甚至居高临下地问,而是要探寻地问、有意识地问。要做到清楚、全面了解客户的需求,并且,要和客户达成共识。

懂了。那该怎么做?

只要掌握提问的“两种方式+四象限法”,加以灵活运用,人人都能游刃有余地进行寻问。

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第一个点:提问的两种方式。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提问,往往分为2种:开放式提问和限制式提问。

比如,你问朋友:前几天看你发朋友圈,去北京环球影城玩了一圈。能不能给我讲讲,你去玩啥了?

这种提问,就叫做开放式提问,是在让对方做开放问答题。

如果你换一种问法:听说你去北京环球影城了。你去看擎天柱表演了吗?你去哈利波特主题区玩了吗?

这些提问,就叫做限制式提问,是在让对方做选择题,你得到的答案只是:是,否。很难有其他更多的信息。

在“寻问”的时候,我们要尽量多用开放式提问,要鼓励对方自由回答,多让他们讲。这样有助于你收集资料、挖掘需求,而且,还能鼓励对方对问题做出详细说明。

至于限制式的“寻问”,通常是用在要确认需求或某个事实的时候,以确保自己对于谈话内容理解无误。

而且,限制式“寻问”要用得恰到好处,过多的限制式“寻问”会让对方有被盘问的感觉,进而不愿意分享资料。

在掌握了提问的方式之后,接下来就得琢磨,该提什么样的问题了。

第二个点:提问的四象限法。

我们日常生活中问的所有问题,基本都能被归为下面这四类:

● 优质问题:我提出的问题对方乐于回答,又能令我获取到新的信息;

● 轻松问题:我提出的问题对方乐于回答,但是答案没有太多信息量;

● 沉重问题:对方不愿意回答我提出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又非常重要,我必须得问。比如,为了精准了解对方的产品需求,在向对方推销时,必须通过提问来让他面对一些现实问题、痛点问题;

● 劣质问题:对方不愿意回答我提出的问题,答案也没有信息含量。

真正懂沟通的人,不靠能说会道,而靠洞察需求插图1

当你提问的时候,首先要尽量规避劣质问题,比如,触犯他人隐私等。接下来,就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提问哪一类的问题。

比如,当你跟别人还不太熟的时候,不能一上来就问沉重问题,否则很容易让沟通氛围直接跌到冰点。相反,你得先通过问点轻松的问题,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轻松愉快的氛围。

然后,你可以逐渐在轻松问题之中注入信息含量,慢慢提问一些深人的、更有价值的优质问题。

等到与对方建立了充分的信任之后,再去深入挖掘沉重问题,如果你能把沉重问题背后的价值挖掘出来,那它就变成了优质问题。

等寻问到对方的需求之后,我们终于来到了关键的一步:说服


03
善用利益和证据,说服对方

说服这件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几乎无处不在。

向客户推销自己的产品,你得会说服。向领导争取工作资源,你得会说服。甚至,想和伴侣来一场“高质量吵架”,你也得会说服。

不过,别看说服的用途这么广,但真正掌握这项技能的人,其实没那么多。

比如,张坚老师早年刚入销售这行不久的时候,就在说服这件事上吃过大亏。你也可以对照看看,自己有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有一年,张坚老师代表惠普公司,竞标某省邮政系统一笔价值1亿元的设备采购大单。

由于双方之前就有过愉快的合作经历,自家产品性能也不差。而且,张老师是技术出身,对产品和技术很了解。这些因素叠加起来,让他对拿下这个项目志在必得。

在最后的投标现场上,张老师讲的激情四射,从设备的主机讲到主板,从设计理念讲到总线设计,甚至讲了内存和硬盘的特征,算是把设备的主要优势和技术的先进性讲得非常到位了。

但最后的评标却出乎他的意料:惠普公司排第二,而IBM拿下了第一,拿走了这笔价值1亿的采购大单。

明明两个公司测算的价格相当,而且自己的客户关系也并不输于对手。张老师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自己差在哪了。

为了搞清楚原因,张老师去问了邮政系统的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回答的也干脆:“你讲得太高端了,很多人听不懂。而对方讲的东西,大家都听得懂,得票就比你多。”

比如,对方在讲产品时,提到了他们的机器是按照人机工程学设计的;这样,操作人员长期工作也不会累。这一点很关键。

张老师说:“我的机器也是按照人机工程学设计的呀。”总工程师诧异地说:“可你压根也没提呀!”

再比如,对方还讲了,他们的机箱倒角角度是专门设计的,能改善机器的通风散热性能。这样,机器在长期使用和运转中就不会死机。

和上个问题一样,又是一个自家产品做了但自己没说的点。

听到这里,张老师明白了。他虽然在不断介绍设备的先进性,但讲的全是这个产品的特征。而他的对手则完全是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侧重去讲产品特征对客户的价值和意义。

一个是从自己出发,一个是从客户出发。最终说服的效果,高下立判。

如果你对这个故事有些感触,那看到下面这套说服的逻辑,应该就好理解多了:FABE法则。

● F:特征(Features),你的产品、服务、公司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以及相关的信息;

● A:优点(Advantages),你的产品或服务与竞争对手相比的优势所在;

● B:利益(Benefits),产品的功效能给客户带来的具体意义和价值;

● E:证据(Evidence),足以证明可以满足客户利益的证据。

真正懂沟通的人,不靠能说会道,而靠洞察需求插图2

在需要说服对方的场景,就按照FABE法则中的特征、优点、利益、证据4个点,依次按顺序进行。

让我们再回到张老师的这个亲身案例中。假设,你现在已经熟练掌握了FABE法则,你可以想想看,你该怎么向客户介绍自己的产品。

或许,应该是这样:

首先,你要对自己介绍的东西有透彻的了解,并向客户清楚地介绍产品各个维度的细节特征。

不过,在客户看来,你说你好,他还说他好呢。我该信谁?

这个时候,你就得讲讲自己的优势了,比如:产品的先进性、售后网点的分布,等等。

但你发现没有,到这里为止,你还是一直在讲自己的东西。它和客户有啥关联?客户很容易就听烦了。

所以,在讲完自身优势之后,你得赶快调转视角,站在客户的角度,帮他分析这件产品的特征和优势,以及对他的价值和好处,能给他带来的效益提升有多大。让他感觉到,你不是单纯来推销的,而是真的在为他考虑。

当然,口说无凭,你还得拿出足够的证据,证明你说的在理。这样,客户才会相信你。

到这里为止,这个说服过程,才算闭环了。

假设,你的说服成功了,对方对你的介绍频频点头。这是不是说,你就万事大吉了?

并不是。


04
达成协议,收获合作

很多人在完成说服之后,自认为对方认可了自己的想法,已经成功在望了。

可殊不知,很多时候,最后的收尾工作没做好,煮熟的鸭子也照样会飞了

我们先看这么一个场景:

在一次业务沟通中,当销售和客户已经聊得差不多时,客户看了看手表,说:“时间差不多了,要不然我们今天就先谈到这里?”

销售回复:“好啊,那我们今天就谈到这里。”

客户接着说:“非常感谢你专程来和我们见面,希望我们以后多多联系。”

销售也跟着说:“真是感谢您这次的接见,以后我们一定要多多联系。”

最后,这次沟通就这么结束了。

你觉得,这个收尾工作怎么样?

别急。让我们再对比一个类似的场景:

还是一次业务沟通,销售和客户差不多已经聊完了,客户问:“你看时间差不多了,我们是不是今天就先谈到这里?”

销售回复:“好啊,那我们今天就谈到这里。”

客户接着说:“现在已经到了中午吃饭的点儿了。要不,我们一起去食堂吃个便餐吧,边吃边聊。”

销售愉快地接受了客户热情的提议。吃饭时,客户还表示以后有这方面的需求就会主动联系。销售听闻十分高兴,并再三表示感谢。

相比之下,你觉得这个收尾工作怎么样?

在张坚老师看来,这两种收尾的做法,都不合格。因为,它们都没做到一件事:达成协议。

达成协议,不一定要取得最终的胜利结果。但起码要与客户就下一步的行动形成共识,达成一个可以继续推进的协议。

可你看上面的2个场景,一个落在了“多多联系”上,另一个落在了“会主动联系”上。这就好像有人和你说:下次有空来找我,我一定请你吃饭。

请问,他最后请你吃饭了吗?大概率没有吧。

这就是问题所在。这样的落点,相当于没把这次沟通的成果达成一个有共识的协议。那怎么能换来最后的成单?

懂了。那应该怎么收尾?

不妨试试张坚老师提出的“达成协议三步法”。

真正懂沟通的人,不靠能说会道,而靠洞察需求插图3

第一步:重提先前已接受的利益。

在说服完对方、沟通快要结束时,你可以先说这么一段话:

“感谢您的宝贵时间,我们今天就先谈到这里。那我给您简单做个小结:我们今天向您介绍了……也跟您谈了……您也同意,这些对您有所帮助。”

这一步,就是重提对方先前已接受的利益。让对方清楚,今天的沟通,是有成效的。双方是有共识的。

第二步:提议下一步进展。

接下来,你可以接着说:

“我知道您非常忙,但您是否可以安排具体负责人,跟我对接一下呢?”

或者,你也可以说:

“这个方案和计划我下周一可以写完,到时候是不是再来向您汇报一下?”

又或者说:

“我们正在A公司实施这个项目,做得还蛮不错的。下周三不知道您有没有时间,我可以带着您实际参观一下。”

诸如此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调整。但总之,这些问题是为了引出你和对方的下一步具体动作。

第三步:询问是否接受。

如果上面的第二步,对方没提出异议。你可以接着问一句:

“您看这样安排行吗?”

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收获承诺,让事情可以确定下来并继续推进。

这“三步法”里,最最关键的是“提议下一步”。它算是承上启下。很多时候,对方要是铁了心要拒绝你,一般也就在这一步提出了。所以,这一步的提问,值得细琢磨。

那么,好的“下一步提议”,应该怎么提出?

在回答之前,我们不妨先设想一个场景:

假设,你刚和领导汇报完,领导觉得你的方案也都不错。这个时候,你想让领导尽快拍板,这样才能尽快配人、给资源。请问,你接下来该怎么问领导问题?

选项A:给领导出“问答题”。

比如:领导,那您看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做呢?

选项B:给领导出“选择题”。

比如:领导,您看看这样是不是可以,然后给出你的方案让他选择。

如果选了选项A,你觉得领导会有什么反应?他一定会觉得,你在把他当猴耍。因为,你这是在挑战他的智商和应急处理能力。

如果他知道怎么干,那他要下面的人干嘛?如果他没想好怎么干,那他相当于被架在那里了,说不定直接来一句“那我们再研究研究”。

很明显,事情又绕回去了,你没有拿到一个确切的推进结果。

所以,你得选选项B,给领导出“选择题”。让领导看到,你有思考、有想法,而且,真的是想把事情往下推进的。

此时,除非有特殊原因,否则,领导大概率就能拍板给决定了。

一样的道理。任何沟通,最后想要达成协议,最好给对方出选择题,而不是出问答题。


最后的话

沟通这件事,可以说人人都需要。去市面上一找,教你沟通方法的书籍,一抓一大把。

但其中相当一部分,都在告诉你。沟通这件事,重点在于说。只要会说,就能成为沟通高手。

可是,什么叫做“会说”?是能说会道?还是口若悬河?

都不是。真正的“会说”,得是能说到对方心坎里,让人听完之后,发自内心的点头。

它的背后,是对他人需求、对人心的深刻洞察。

你得会倾听,充分给予对方尊重,得能听懂对方的真实想法、潜在需求。

你还得会提问,尽可能掌握更多的细节,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给予对方回应。

想要练就这身好本事,不妨试试张坚老师的“沟通四步法”:

● 黄金开场,打好沟通基础;

● 合理寻问,摸清对方需求;

● 善用利益和证据,说服对方;

● 最后达成协议,收获合作。

当类似GPT-4o这样的AI大模型,已经可以高度模仿人类对话的情绪和反应,我们人类还剩下什么?

起码,立足于需求洞察的社交智慧、高质量沟通,是暂未被AI攻克的一座堡垒。

祝你,成为会沟通、懂沟通的高手。

618 AI换脸 ai换脸网站 ASD wordpress优化 一键换脸在线 丧文化 个人成长 中年危机 互联网 互联网营销师 产品 产品经理 产品营销 亲密关系 人工智能 人物 人际关系 企业管理 克服焦虑 免费AI换脸 出轨 分手 压力 员工管理 品牌营销 夫妻关系 夫妻吵架 失眠 婚姻 孤独症 尬聊 尬舞 心理学 心理学说 情感 情绪管理 抑郁症 焦虑 焦虑症 焦虑障碍 离婚 缓解焦虑 自闭症 营销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Captcha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