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飞 (Eden)

专注品牌营销与心理学研究,期待与大家交流心得、分享实战经验,愿每位来访者都有所收获!

叶茂中:90后的五个冲突,快快快快快…!

其实按照单纯的年龄去区分人群,是一种特别不科学的方法

比如90后,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疑问的词语。从18岁到27,全都是1990年后生人,可是用脚趾头也想得出,18岁的人和27岁的人,差距会有多大。即使同样岁数的两个人,收入呢?城市呢?即使都是学生,学校呢?一个月零花钱有多少呢?是富二代还是中产还是小康呢,等等。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雪花,单用一个轻飘飘的90后,去描述这1.8亿人的样貌,太过于粗暴了。无论怎样描述,一定都会有90后跳出来大声的驳斥:不对,这才不是90后,你不懂90后。

但这群18-27岁的人群,又的的确确有一些共通点,这与个体无关,这与整个社会的飞速前进有关。在物质角度,他们是拥有最多选择的一代,他们都是最为丰实的一代。经济的极大发展,消费品的极大满足,网络的普及和进步,让他们比起前辈来,有了一个最眼花缭乱的青年时代。

而这自然而然,会带来更多的困扰,以及各种冲突。

 没钱,但想买

这是这帮年轻人现阶段不可避免面临的最大问题。即使是90年生人,也不过在职场打拼了5年左右的时间,还处于事业的上升期,薪水远不能和70后和80后的前辈相比,但是相比之前的世代,现在的年轻人面对的物质诱惑,是他们前辈的几倍乃至几十倍。

可支配的金钱有限,但想要的东西简直多到不行,这是90后面对的克制与欲望、理性与感性之间的不可避免的冲突,理想不可避免的丰满,而现实又出奇的骨感。

所以你会看到在他们的购物车中,永远有多到看不完的商品,但几乎不可能点下“全部购买”的按钮。所以现在才会出现了“种草”“拔草”这样的流行词汇,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对某产品产生了想拥有的欲望,最后历经艰辛后成功购买的过程。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面对这样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不同世代的人的应对方式是不一样的,85前的回答也许是,不买不就行了,以前啥也没有,不也这么过来了,但是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的观点却可能是,有些东西就是需要去买,省钱也得买。

所以他们可能会变得更加理性,比想象中的更理性。细致的分析,详细的比对,在电商平台的购物评论中仔细的研究,在社交网站中广泛的调研之后,才会下单。他们的确会剁手,并且一定会剁手,但是,是认真的剁手,一丝不苟地剁手。

2015年10月开始,一个叫企鹅吃喝指南的公众号,陆续推出了各类的食物评测系列,比如一次吃300包薯片,并用酥脆度、调味、油感等看起来特别专业的角度评测,阅读数瞬间过了1000000+。是的,年轻人就要这种范儿。

另一种可能的结果是,小包装正在越来越受欢迎,小包装平均的单价更低,试错成本更低,也符合爱尝鲜的年轻人的需求,比如对于年轻人来说,一个月可能也就做一两次饭(并且是出于好玩),所以5公斤装的大米对他们来说相当可怕,他们需要的也许是0.5公斤装的大米。

不要品牌,但看重品质

这让我们不得不想起无印良品。

顾名思义,无印良品的本意就是没有商标但优质的产品,极力淡化品牌概念,倡导自然、简约、质朴的本来生活方式。

无印良品的诞生,与日本80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紧密相关的,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是消费文化同步的飞速增长,是品牌的狂欢,然后物极必反,审美疲劳,对品牌过度化产生了怀疑与抗拒,最后,一定有消费者需要平实简单,但质量优异的购物体验。

而中国这20年市场的发展,和日本80年代的情况并无二致,90后的童年时代,大多浸淫于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之中,而随着他们逐步走入人格的怀疑期和叛逆期后,对于大众品牌的态度,自然也会打上问号,甚至会认为这是一种媚俗的行为。

但是同时又不同于他们的父辈们,他们的成长的过程中就伴随的极度丰富的物质文化渲染,对于品质的要求,其实绝对不低,绝不满足于“能用”的层面而已。

鄙夷传统意义上的品牌,但又想买到好东西,如何解决这个冲突?所以那种带有某种“好品质”背书,或者是心理暗示的新产品新品牌,就更容易得到他们的青睐,海外代购和海淘网站的兴起,正是这种心态的体现,或者干脆说距离产生美。其次,对于意见领袖的重视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不信无法人格化的品牌,但是相信活生生的人。

不相信化妆品专柜的导购,但相信美妆博主的推荐。即使她们知道博主也是收了品牌商的费用呢?不管,我就是相信她,大大不会骗我。

更急迫,但更懒惰

年轻人总是充满激情的,毕竟他们体内的荷尔蒙多的要爆炸,尝鲜的欲望也正是一生中最旺盛之时,毕竟,他们的选择实在太多。即使买来之后转眼就丢弃,也阻止不了他们那个时刻蠢蠢欲动的心。

但他们又是最懒的一群。没错,他们很理性,但是理性和懒并不是一对反义词,更何况,懒更不能算是一个贬义词。

这和这帮年轻人的生活状况有关,没有家庭的压力,没有养老的压力,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不幸地(或是幸运地)连女朋友都不用养。急迫感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24小时都存在的东西,那为什么不懒?我支持。

这种懒体现在各种方面,比如音乐软件,现在有耐心听完整张专辑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大部分情况下,他们会喜欢点下那个“猜你喜欢”或者“随机播放”的按钮,然后听个三十秒,怒斥我怎么一点也不喜欢!然后点击跳过。是的,他们连只有4分钟的一首歌都懒的听完。

又急,又懒,他们如何破解这个冲突?

有一种解决方式,叫做看颜值。

颜值即正义,颜值就是政治正确,颜值就是一切,以貌取人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可能很多APP开发商不清楚的是,年轻人不下载其APP的原因特别简单:图标太丑。

你会发现,现在的快消品,尤其是那些服务年轻人的产品,越来越注重包装的设计,因为年轻人很多时候,只愿意看一眼你的包装。如果你被他们的眼睛认同,那么内在在他们看来并不重要,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你很难找到一个真正质量“奇差”的产品,变成了“还可以”和“不错”的差别。对于90后来说,一个长的好看的还可以的产品,无疑远远强于朴实但确实不错的产品。

另外有一种情况,叫做买了就是用了,或者,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收藏癖。

比如Kindle,80%的Kindle使用者会面临这一的囧状,买了Kindle,下了一堆书,买了一堆书,但是阅读的时间寥寥无几。在碎片化的时代里,阅读的确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不打紧,买了就是看了,下载书籍的过程比阅读更有快感,看着长长的书籍列表,感觉自己是个读书人了,随后心满意足的打开了朋友圈,刷起了微博。

 一个人,和一群人

有一种预感,剩男剩女这个词将会慢慢的被淡化,因为也许单身主义将成为未来的主流,一个人有什么不好?在家有电脑,出门有手机,什么事情老子搞不定,世界末日也不怕,只要有充电宝。对于年轻人来说,组织与集体的重要性正在前所未有的淡化,这在年长的人看来,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超市,一个人去咖啡厅,一个人去看电影,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去KTV,一个人去迪斯尼,一个人看病,一个人搬家,甚至一个人去做手术,没什么是奇怪的,一切都理所应当,一切都没什么大不了,除了一个人生不了孩子之外。

(可是为什么要生孩子?)

但是年轻人对于“组织”这件事有着自己的认识,因为你在他们身上,会看到事物一体的两面性如此明显,一方面自我意识的高涨,但一方面对于交友的需求也高涨,尤其是与兴趣相关的同好上。时代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你在百度贴吧可以找到无数个与你志趣相投的人,不管你有如何奇怪,小众,甚至是被社会主流所排斥的爱好。

圈子一词,正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各类亚文化的兴起,让传统意义上的“偶像”一词有了新鲜的诠释,偶像可能指代的是个正常的演员或者歌手,也可能是个写手或者画图的大大,甚至是个虚拟的人物。年轻人的喜好正变得越来越分散,越来越零碎,这对于品牌商的一个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传统明星的代言方式是否要发生些变化。

肯德基已经开出了阴阳师的主题店。

而全职高手也进驻了麦当劳


SSR是什么???叶修又是谁???

你可能要去B站补补课。

特立独行,与乌合之众

特立独行,这是个特别有型的字眼。因为不一样就代表一切,更何况这又是一个自我意识凸显的时代。

拿美国香水市场的一个数据举例,年轻人开始不喜欢大众香水和明星香水。比起“街香”,没听过的香水品牌才有意思。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到 2020 年,大众香水市场将下降 15%,没错,谁想别人和自己一个味儿。

但往往特立独行的人会碰到一个问题,他们只是为了特立独行而特立独行,他们只是为了不一样而不一样,但本质上,他们并不知道如何真正的特别。

我就是我,可是我又是谁?

于是他们一边看到“爆款”的字眼便嗤之以鼻,一边却自己不断的追寻着新的爆款,并且不觉得这又有什么不妥。那些网红奶茶、网红冰激凌、网红肉松饼门口排起的令人发指的长龙,像是一出黑色幽默。当然,他们排了半小时队买到一支冰激凌,为的只是再花半小时给冰激凌拍照修图发朋友圈,冰激凌化了?无所谓,反正已经拍了照。

产品不重要,购买,分享本身的行为更重要。也就是说,你的产品,能不能成为他们的一项社交任务?

人毕竟是社群动物,这种深埋于基因中的习性无法更改。

其实,你很难用一个,或几个特定的词汇去描述这群年轻人,他们实在过于不一样,也变得更难以捉摸,所有试图努力描述的行为,都会被某些90后站出来说,你眼瞎。但至少在电视广告里时常出现的劲歌热舞的滑板少年们,会被年轻人们鄙夷到不行,因为那只是成年人们眼里的想象出的年轻人画像,而且要命的是,这种表现方式也实在太过时了。

90后像是薛定谔的猫,一旦你观察他们,立刻坍塌。

你无法像长辈一样教训他们,没用,更不能披着羊皮去试图讨好他们,他们个个火眼金睛。

所以咋整?

你可以试试研究他们内心的冲突。

他们是天使,他们是魔鬼,他们自信、自恋、同时也自私、自黑,他们爱自拍爱P图,他们同时也够污够浪,他们是完美的矛盾综合体。这些冲突之中,必定藏着真理。

·END·

AI wordpress优化 一键换脸在线 丧文化 个人成长 中年危机 互联网 互联网营销师 产品 产品经理 产品营销 人工智能 克服焦虑 出轨 分手 员工管理 品牌战略 品牌营销 夫妻关系 失眠 婚姻 孤独症 尬聊 尬舞 开方式关系 心态 心理健康 心理创伤 心理学 心理学说 情感 情绪管理 抑郁症 焦虑 焦虑症 焦虑障碍 王阳明 社交 离婚 绿帽情结 缓解焦虑 自闭症 营销 营销案例 认知行为疗法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Captcha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