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飞 (Eden)

专注品牌营销与心理学研究,期待与大家交流心得、分享实战经验,愿每位来访者都有所收获!

如果你一再陷入同样的苦难,那可能是你自己制造出来的

为了在心灵上有所成长,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接受一项基本原则:我制造出我自己的现实。换言之,没有什么事是无缘无故发生在我们身上的,生命中没有巧合,也没有原罪,只有所谓的因与果。

当我第一次从罗伊·马丁纳的书《改变,从心开始》中读到这段文字时,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我第一次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待我的生命:原来我受的苦是自己制造出来的,我为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真是一个残酷的声明真相!

几年之后,当我听了很多人的人生故事之后,我将这个真相重新表述如下:如果一个人一再陷入同样的苦难(麻烦、问题),那很可能是TA自己制造出来的。

这个真相很残酷。但,好消息是,你能制造苦难,当然也能制造幸福。

-1-   你“制造”了自己的现实

不少人可能听过武志红老师讲过一个故事。

A女士的第一任丈夫,对她家暴,离婚。第二任丈夫,还是家暴,又离。40岁时,她发誓再也不结婚了。但是有个男人一直在追求她,这个追求者脾气非常好,是最不可能家暴的那种男人。A女士被他的深情所打动,于是和他结婚了。没想到,结婚后的第二周,她又被打了。

发生了什么事呢?他们因为很小的事情吵架,吵着吵着,A女士对男人说:你是不是想打我了?男人说,怎么可能,我今天和你吵成这样都很奇怪,我平时都不和女人吵架的。她歇斯底里起来,开始大喊:你就是想打我!打呀!打呀!不打你不是男人!她刚喊的时候,男人没做什么,但她癫狂地喊了很多次后,男人脑袋突然一片空白,然后一拳挥了出去,将她打倒在地。

这是能是比较极端的例子,但非常经典。

在我的咨询中,经典的情节是这样的:男人出轨,女人痛不欲生;男人回归家庭,女人选择原谅;一段时间之后,男人又出轨,女人又掉入痛苦的深渊;然后男人再回家,女人又选择原谅……

出轨、家暴这种事情太过刺激,当事人带着强烈的情绪,可能无法体认这是自己制造出来的现实。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可以让我们清晰地看出这种“制造”。

B女士是某单位的负责人,她几乎每次乘出租车都生一肚子气。原因是司机总是走不合适的路,要么绕路,要么堵车。我详细了解过她乘车的过程,试着还原一下:一上车,她就会明言或暗示自己是有身份的人,曾经用过10几年的司机,对所有的路都熟悉。

在车上,她经常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有时忽然发现司机跟着导航走,却没有走她想走的路线,而这条路恰巧又堵,她就把司机数落一通。被指责后,有些司机不吱声,有些人就会用话怼她,让她各种不爽。

A女士的三任丈夫都对她家暴,B女士几乎每次都遇到“不好”的出租车司机。有的人总是遇到渣男,有的人总是被同事排挤,有的人老遇到骗子……

这,可能吗?

如果我们相信概率,答案就是“不可能”。因此只有一种解释,这些事都是你“制造”出来的。

-2- 我们是如何“制造”现实的?

你在自己的生命中一再地“制造”类似的问题,那可能与外在境遇没有太大的关系。与什么有关呢?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他人互动有关。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与你的自我概念、自我形象有关。以认知疗法的术语来说,与你的核心信念有关。

核心信念是一个人关于自我最核心的观念。在童年时期,一个人就对自我、对他人、对世界形成了一定的看法。譬如“我是受欺负的”;“他人总是不友好的”;“这个世界是充满敌意的”。孩子自我观念的形成,主要受他的遗传素质、与重要他人的互动,以及自身特殊遭遇的影响。

核心信念一旦形成,人们就认为这些信念是绝对真实和正确的——“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一旦世界不是你认为的那个样子,你的第一反应不是调整认知,而是歪曲事实,让世界变成你认为的那个样子。

C女士是一位30多岁的企业白领,她有一个大她5岁的姐姐。小时候,她觉得自己事事都不如姐姐,逐渐形成了一个信念:“我不能胜任”。她没有意识到,小时候姐姐什么事都比她做得好,是因为姐姐年龄比她大。

刚刚过去的一个月,她的工作中发生了5件事情:

1、使用一套新系统时遇到困难。

2、与一个客户的沟通受阻。

3、提出了一个很棒的建议,让企业成功开辟了一个新的销售领域,受到老板的表扬。

4、写了一份很棒的计划书。

5、成功处理了一件积压很久的客户投诉。

她是如何加工这些信息的呢?对信息1和信息2,她毫不迟疑地就接受了,因为这进一步验证了她“我不能胜任”的自我概念。对信息3,她开始歪曲事实,觉得“这种点子谁都能想起来,我根本不值得表扬”。而对信息4和信息5,她几乎完全忽略掉了,仿佛这事根本没有发生。回顾总结过去一个月的工作,她感觉很沮丧,再次怀疑自己究竟能不能做好这份工作。

通过对信息的选择性接收和关注,A女士进一步强化了“我总是被男人欺负”的信念,并用偏激的情绪化的方式与男人互动,制造了“男人都是打女人的”现实。B女士进一步强化了“我很了不起,你得听我的”信念,并用高高在上的傲慢方式与别人互动,制造了“出租车司机都是不可信任的”现实。

-3-  改变信念,世界就改变了

没人愿意制造苦难。但要想“制造”出不一样的现实,就需要改变对自我的认知和与他人的互动方式。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阿伦·贝克把人们对自己的负性认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无能”相关,另一类与“不可爱”相关。他的女儿朱迪·贝克又增加了一类,与“无价值感”相关。

负性核心信念的类别

无能类:“我不能胜任”;“我很无助”;“我是受害者”;“我是失败者”等。

不可爱类:“我不可爱”;“我不受欢迎”;“我被人忽视”;“我必定被抛弃”等。

无价值类:“我毫无价值”;“我很坏”;“我是废物”;“我不配活着”等。

在我的咨询经验中,那些在亲密关系中一再受苦的人,一般有“不可爱”类的负性核心信念。那些在工作中缺少成就一再失败的人,一般有“无能”类的负性核心信念。而那些低自尊的人,往往有“无价值”类的核心信念,这些人在亲密关系和工作中的表现也不佳。

调整负性核心信念需要几个步骤:

1、识别核心信念

2、评估核心信念

3、发展新的核心信念

我们可以从自己身上一再出现的问题之中,识别出自己的负性核心信念,然后对这个信念进行评估。在咨询师的帮助下,C女士对“我不能胜任”这个信念进行了充分评估,发现自己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在很多方面是能胜任的,尤其在产品策划方面表现突出。但在需要学习新东西和接受新事物方面,老是发怵。

因此,她矫正了自己的核心信念:“我能胜任很多工作,只是在接受新事物时有些挑战,但我可以向同事请教”。当这个新的信念形成之后,她在工作中的成就感更高了。

爱因斯坦说:“你不能用产生问题的思维来解决问题。”因此,你也不能用制造苦难的信念制造幸福。

改变你的信念,你的世界就改变了。

AI wordpress优化 一键换脸在线 丧文化 个人成长 中年危机 互联网 互联网营销师 产品 产品经理 产品营销 人工智能 克服焦虑 出轨 分手 员工管理 品牌战略 品牌营销 夫妻关系 失眠 婚姻 孤独症 尬聊 尬舞 开方式关系 心态 心理健康 心理创伤 心理学 心理学说 情感 情绪管理 抑郁症 焦虑 焦虑症 焦虑障碍 王阳明 社交 离婚 绿帽情结 缓解焦虑 自闭症 营销 营销案例 认知行为疗法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Captcha Code